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龍拳
龍拳為象形拳功夫,以螺旋上升,螺旋下降,盤旋起伏,穿雲撥霧之勢為特點,其動作柔而大方,手法有纏、裹、摟、砍、抱、擰、轉、抄等;腿法有合、彈、旋風腳、擺、掃、飛腳等;其步形有龍形步、獨立步、馬步、弓步、插步、扣步、跨步等,練此拳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延年益壽之功能。練習是要動作流暢,節奏分明,眼到手到,對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起到很好的鍛鍊作用。 青龍拳 相傳清代道光年間,青城山純陽洞單正道人,一日雲遊至梓洲城,見一青年,因為人鳴不平,與數惡奴相鬥,青年人身手敏捷、拳技平庸,雖勇敢狠鬥,終因兩拳難抵四手,而被打倒在地。單正道人善心大發,挺身相救,只見他趨步向前,身搖步晃,兩掌如龍爪,左右盤旋,偏進斜退,閃電般地穿梭於眾惡奴之間,行之身體上浮下沉,吞吐自然,步無虛邁拳無虛發,巧捷奇妙,神態飄然,轉瞬間,早把惡奴們打翻在地,求饒不迭。青年人目睹道人之功力,知其技高超,翻身從地上爬起來,跪拜在道人面前,口中說道:“多謝師父救命之恩,受弟子一拜。”青年人一跪下就不起來,道人知其赤誠,逐將他帶回青城山,每天除打柴、挑水、作飲外,主要是練功。練功時,燃點一柱香,叫青年人沿著純陽洞到上清宮一公里多長的蜿蜓險峻的羊腸山道,不停地跑上三個來回,若一柱香已燃燒全而又沒有完成練功要求,則為餓一天,青年人初練時,經常捱餓,後來,經過長斯磨練,逐漸掌握了攀山越嶺的本領,練就出穿山飛奔的硬功夫。單正道人見青年人走功大進,於是又加大練功難度,叫青年每日背上一個六、七十斤重的大香爐,按原來規定的時間和路線練習。春去夏至,秋殘冬臨,又是兩年,青年人騰功大進,於是道人才將護山防身秘術——青龍拳傳與青年,自得青龍拳後,青年人更加勤奮,晝練功,夜練拳,功藝結合,拳術日精,轉眼三年又過去了,一天單正道人把青年叫到跟前,對他說,馮清(青年人的姓名),你跟我已有六年多了,看起你道行難修,卻武功大長,這裡並非你的歸宿,去江湖上闖一闖吧!我明天將赴渝洲。這裡有把青龍劍,送你作紀念吧!馮清一聞此言,知難強留,只得灑淚向道人拜了四拜,接過青龍劍,練拳練劍去了。待練完功回洞中,不見師父身影,知已啟程,無奈何,只得隨及佩劍下山。 上述傳聞,是否真有其事,無關大局。青龍拳確是存在,至今仍流行於成都、廣漢、綿陽、三臺、樂至縣一帶。 青龍拳有三個拳路:第一曰龍拳;第二路曰青龍探爪;第三路曰青龍返道。以第一路最典型,第一路有六十四動,風格別緻,講究龍爪、蛇腰、穿梭步。主要手法有插、抓、搓、拿、挖、擰、點、戳;拳法含括貫、衝、砸、撩、甩、劈、撞、架等以及肘法中的楞、撲、頂、壓、過、搗等。各種手法交替使用,從而使上肢的擊法直橫剛柔、變化多端,再配合下肢擊法,如勾踢、撩掛、蹬、彈、點、踹、拐、提、絞、剪等等,就更加突出青龍拳攻防格鬥技擊特點。 青龍拳取龍之靈而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神聚而形似,動如山崩,靜如伏兔,步急快穩,繞轉穿行,具似游龍,時吞時吐,時浮時沉,時大時小,時長時短,變幻莫測。動合陰陽之理,靜含伏擊之機,隨身出手,身到步摧,招勢相輔,圓活巧妙,拳藝奇特,擊法玄異,功夫別緻。 青龍拳的主要動作有:青龍出水、青龍騰空、雲龍現身、青龍吐霧、青龍吞雲、青龍擺頭、青龍轉身、青龍擺尾、青龍戲水、青龍落地、青龍探爪、橫空旋繞、雙龍戲珠等等。 青龍拳以走功為基礎,常于山道、爛泥地(或沼澤地)沙灘等地方練習。故能很好地增強下肢力量。青龍拳又很重視龍爪功、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