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可以停靠十多萬噸級的礦石運輸船。
同時這裡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如果從這裡一路往北,距離加里曼丹只有不到2000公里,從海運上說,這簡直是近在咫尺。
不過在20世紀初,黑德蘭港並沒有21世紀的地位,因為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山還沒有發現,所以這裡只是一個漁港,並且因為這裡距離傳統漁場有點遠,沒幾個漁民願意跑這麼遠停靠在黑德蘭港,哪怕這裡的港口條件其實不錯。
20世紀初的黑德蘭港,佔地面積只有大約一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不過百餘人,也就是個小村子,甚至因為居民比較分散,這裡甚至還稱不上小村子。
呃……因為港口裡現在只有幾個木質碼頭,現在這裡還稱不上港口,最多隻是個港灣,考慮到表達方便,我們還是叫他“黑德蘭港”。
黑德蘭港的居民生活與世無爭,他們每天只是放牧,或者是打漁,沒有創造多大的經濟價值,也沒有多大的發展潛力,所以西澳大利亞州政府並不重視這裡。
這裡甚至沒有治安官和稅務官,要知道在英聯邦地區,以上兩個官員可是必備配置,基本上只要收到的稅能養活這兩個職位,那麼就肯定會有這兩個官員。
但在此時的黑得蘭港,甚至都沒有這兩名官員,可想而知這裡的荒蕪和落後。
在1919年的四月份,有一大群陌生人在黑得蘭港登陸,看他們頭上包著頭巾和精幹瘦小的樣子,這是印度人和以前的荷屬東印度人。
其實用一大群來形容不太合適,因為人數實在有點多,僅僅是第一艘船,就帶來了超過1500人。
1500人!
這等於是黑得蘭港原住民的十倍。
這種情況自然引起了當地人的警惕,男人們自發的集中在一起,他們手持武器,用審視的目光打量這群陌生人;女人們則回到家中緊閉門窗,和孩子們一起呆在窗戶後隔著玻璃好奇的看向這裡。
很明顯,船上的生活是枯燥的,那些從船上下來的傢伙們看上去都有點腳步虛浮,和本地人用審視的目光打量他們一樣,他們也在好奇的看著這裡的一切,不管是人還是建築。
於是簡陋碼頭上就站著涇渭分明的兩撥人,他們彼此都防備著對方,沒有相互交流的意思。
沒有交流當然是有原因的,黑得蘭港這裡處於無政府狀態,沒有人有能力代表其他人,人們也不願意讓人代表,所以一旦遇到這種情況,自然就沒有人出面交涉。
而剛剛上岸的那些人,他們的頭估計還沒上來,所以也沒人過來交涉。
人都是群居動物,既然是群居,那麼就一定少不了交流,如果不交流就總是會發生點亂子。
因為碼頭實在是簡陋,木質的棧道並沒有往海里延伸多遠,所以黑得蘭港的條件雖然不錯,但那些遠洋輪船還是無法靠岸,因此只能依靠救生艇往岸上送人。
隨著登陸的人越來越多,原住民們開始感到不安,因為那些看上去幹巴黑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憑藉原住民手中簡陋的武器已經無法抗衡。
就在原住民們開始感到不安的時候,登陸的人那邊也有動靜。
一名看上去可能是20多歲,也可能是30多歲的傢伙突然捂著肚子左顧右盼,然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跑到旁邊不遠的空地上褪下褲子就蹲下來。
空地!
那裡可沒有任何遮掩。
但那些包著頭巾的印度人沒有任何表示,他們甚至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而那個隨地大小便的傢伙也沒有任何不好意思的樣子,就這麼坦坦蕩蕩的蹲下去,翹起黑黝黝的屁股……
“上帝,這個該死的想要幹什麼?”一名大鬍子原住民目瞪口呆的看了半天,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