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之戰才塵埃落地,從城頭撤離的守軍尚未休整,突然宣佈三軍撤出中受降城,諸將心生疑慮。
三軍大費周章南下,與唐軍作戰中,卻幾乎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諸將絞盡腦汁也猜不出伊然,左谷蠡王,為何突然宣佈撤軍。
一時,各部落首領,各軍將領竊竊私語,互相猜測前線究竟發生了什麼。
若不然,大家心中沒底,不甘心無功而返。
少時,一名老將軍挺身而出,走向廳堂中央,躬身向伊然行禮。
捋著鬍鬚好奇的詢問:“汗王,我軍從王庭前來南疆,與唐軍作戰中尚未取得任何戰果,更沒有像計劃中搶到足夠的糧食,大軍突然撤回草原內,先前所有努力會白白浪費,戰死沙場的兵勇死的冤枉啊。
末將建議,汗王三思而行,切莫意氣用事。”
“是啊,除非唐軍在西線徹底取得勝利,蜀王楊驍,張玄衡,閻嶽楓,韋季彥等唐軍將領,帶領主力前來,不然,我們不能撤回草原內。
莫非汗王忘記了,各部落內已經沒有足夠的糧食,不夠支援三軍作戰了?”一名中年將領附和。
他們不清楚前線究竟發生什麼,使得伊然,左谷蠡王,齊齊突然改變南征大唐,奪取糧食救濟部落過冬的計劃。
在場所有將領卻非常明白,三軍撤離躲避唐軍鋒芒,必然引起軍心動盪。
這對接二連三戰敗的大軍,非常不利。
既破壞軍心,更打擊三軍鬥志。
怎奈伊然,左谷蠡王,鐵木爾,蘇離,早先商量好對策。
召集各部落首領,各軍將領前來,僅向他們表明撤軍的態度,而非花費時間商議撤軍帶來的後果。
三軍撤離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不管伊然,還是左谷蠡王,蘇離,他們比在場的將軍們更清楚。
聽聞幾名將領反駁,左谷蠡王冷麵掃過喋喋不休的將軍,神情冷酷的說:“大軍南下,耗費糧食無數,在南疆的確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
甚至,左賢王部,本王所部,還遭遇唐軍毀滅性打擊,數十萬部落兒郎買骨他鄉。
同時,蜀王楊驍尚未率領唐軍主力前來,整個大唐北部區域,僅有楊鉞麾下的精銳。
但是,與唐軍幾次交戰後,本王與蘇將軍皆相信唐軍的震天雷,神火飛鴉,能夠輕鬆毀掉中受降城四門。
城外的唐軍想闖進城內,猶入無人之境,易如反掌。
今我部數十萬精兵駐守城內,在場諸位將軍,各部落首領,誰敢拍著胸脯保證,能夠帶領麾下騎兵,在震天雷強勢轟擊下,守住中受降城,最終領兵全身而退?”
左谷蠡王態度非常冷酷,他承認部落軍隊南下後遇到的挫折,也承認部落將領的功勳,更承認部落騎兵與唐軍在軍械上的察覺。
此刻他說這麼多,打心眼裡沒有把廳堂內各小部落首領,與各軍將領放在眼裡。
說起攻城掠奪,搶奪糧食救濟部落百姓過冬。
在場的將領誰有他們更關心,更在乎。
怎奈形勢所迫,他們須謀定而後動,根據形勢變化做出最好的安排。
反觀其他帶領兵勇南下的部落首領,全抱著僥倖心態,欲趁唐軍主力在西線時,美美的大唐北方搶奪一番,改變各自部落的處境。
卻從未考慮,唐軍戰力提升,軍械改良後,兩軍之間的差距。
哪有沒有什麼大局觀。
又豈會懂什麼叫戰略性撤退。
為顧及各自部落的安危,誰人顧及整個突厥的生死存亡。
伊然懲治左賢王在先,左谷蠡王警告怒斥眾將在後。
得知撤軍緣由後,眾將發自內心的忌憚。
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