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們,我不知道什麼緣故,到中國便像回到故鄉一樣,我始終感覺,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又極親愛的兄弟。”
而後,他就在徐至摩的陪同下乘車前往靜安寺路的滄州別墅休息。
滄州別墅在上海租界算是高檔的住宅公寓,這是商務印書館的安排,泰戈爾一行人住在23號和24號房間。
林子軒沒有跟上去,而是和《時代週刊》的記者離開了。
這位西方記者拿到了想要的新聞素材,準備離開上海,前往北平訪問吳佩浮。
這才是他中國之行的主要任務。
在這個時代的西方人眼中,打敗了張座霖的吳佩浮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強勢人物,是這個古老國家的最強者。
對於這種說法,林子軒只是笑笑,不發表意見。
你們這些西方人怎麼會知道中國政局的變幻莫測,雲詭波譎。
他把這位記者送上火車,隨後返回家中。
他的接待任務基本上完成了,最多是明天聽聽泰戈爾的演講,象徵性的交流一番,再把泰戈爾送往北平,就是這麼簡單。
在滄州別墅內,泰戈爾一行六人安頓下來。
他這次訪問中國,率領著國際大學教授、梵文學者沈莫漢,國際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現代孟加拉畫派大畫家南達拉波斯等人。
他不僅想和中國的學者進行文化上的交流,還提出了一個“亞細亞”文化的概念。
也就是亞洲文化,在這個時代亞洲被稱為“亞細亞洲”或者“遠東地區”。
泰戈爾認為西方文明瀕臨破產。只有東方文化才能拯救人類的文明,所以。印度、中國和日本三個亞洲國家應該聯合起來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
他意識到了西方文化對於東方文化的破壞。
青年人崇尚西方的文化,拋棄了本國的傳統。長此以往,這個國家就會被西方同化,沒有自己的文化可言。
他在1918年訪問美國的時候舉行了一場《什麼是藝術?》的演講。
他宣稱:“東方藝術的偉大與瑰麗,特別是在日本和中國,就在於那裡的藝術家們看到了事物的靈魂,並且相信它。”
泰戈爾想和中國文化界和思想界的頂尖學者交流,推行他的“亞洲文化”理念。
或許因為資訊閉塞的緣故,他對於中國文化界的真實現狀不是太瞭解,不知道此刻的中國正處在提倡複製和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文化的熱潮。
很多人認為只要學習了西方的一切。中國就會變得更為強大。
休息了一會,泰戈爾記起了在郵輪上和他握手的林子軒。
他經常在歐美進行訪問講學,瞭解西方人如何看待亞洲人,所以他對林子軒被美國記者專訪很是好奇,便找徐至摩打聽。
徐至摩作為詩人,見到泰戈爾後一直很激動,就像是後世的小粉絲見到天皇巨星一樣。
對於泰戈爾的詢問,他自然是知無不言。
他還把林子軒的幾篇詩歌用英文朗誦了出來,不得不說。英文版本的詩歌缺少了東方語言的神韻,聽起來並不怎麼樣。
泰戈爾在意的是林子軒寫了在美國暢銷的小說。
只可惜寫的都是以美國為背景的故事,並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學,但這也說明了林子軒對於西方社會的瞭解。
而且。林子軒在中國文化界的地位不低,或許會理解他的主張。
他覺得可以和那位年輕人好好談一談。
下午五點鐘,泰戈爾在徐至摩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位於上海西南的龍華賞花。
那裡有龍華寺、龍華塔等名勝,附近農家多種植桃花。風景絕佳。
第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