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6部分

可臣妾實在弄不明白,只是似乎不是用咱們平日裡見慣的畫筆畫的。利先生說,這‘照片’……嗯,‘摹寫人物,分毫不差’,臣妾初初見到,也是嚇了一大跳呢。”

慈禧想,召見利賓的時候,他倒沒提起這個事情,不然定要他好好“譬解“一番,自己比白氏聰明得多,一定弄得明白怎麼回事。

“照片”上的關卓凡,穿著的似乎是美利堅的“朝服”,領口肩上胸前零零碎碎掛了不少物件,但修身合體,英姿颯爽,比之我朝的翎頂輝煌,似乎更加神氣呢。

慈禧下死眼盯著,心裡已起了“據而有之”的念頭。

這副“照片”,原先是掛在正廳的,但御座也設在正廳,不知道旁邊的牆上掛一副關公爺的“畫像”,會不會有礙朝廷體例,於是便挪到了二廳。於是便提前嚇了慈禧君臣們一跳。

安德海在一旁湊趣:“奴才看戲,不知哪一朝的皇上,畫了功臣的像,掛在一個‘凌……什麼閣’裡邊。奴才想,咱們大清朝,若是畫了功臣們的‘照片’,掛了起來,該多麼有意思呢。”

那是“凌煙閣”。這些事情,慈禧當然比安德海清楚的多,但她卻偏轉頭。微笑著問醇王:“七爺。是這麼回事麼?”

醇王對史籍並不如何熟稔,但他好武,這一類史實卻是“門兒清”。

醇王道:“回太后的話,是有這麼回事。唐太宗為表彰功勳。命閻立本在凌煙閣繪二十四功臣像。真人大小。北面而立,太宗皇帝時常登閣流連。”

他頓了一頓:“情形彷彿的是後漢。顯宗皇帝表揚先烈,繪了光武皇帝御下功勞最大的二十八位將軍的像。置於南宮雲臺閣,世稱雲臺二十八將。”

這個慈禧就不知道了,不由欣賞地看了醇王一眼,心想,這倒真是一個好名目。

醇王抖擻精神,繼續道:“前漢也是有相似情形的。甘露三年,匈奴歸降,普天同慶,孝宣皇帝追念輔弼,乃令繪十一功臣像於麒麟閣,稱麒麟閣十一功臣。”

他本來要加一句:“打頭的是霍光,宣帝呼其姓而不名,以示榮寵。”但總算尚有急智,想到慈禧對“霍光”這個名字不會有什麼好感,生生把這句話吞了下去。

慈禧道:“本朝呢?”

這是明知故問。

醇王道:“回太后的話,本朝高宗純皇帝於平準平回後,繪是役功臣一百人像,懸於紫光閣中,並御筆為功勳最著者五十人撰寫贊文。所謂‘勒圖畫壁思偉績’。隆恩盛景,遠邁前朝。”

這幾句話激起慈禧的心潮:乾隆爺的“十全武功”,快重現於今日了吧?

她用十分讚賞的語氣說道:“七爺的書讀得好!”

滿洲勳貴能獲得“書讀得好”的評語實在太罕見了,醇王打從孃胎裡出來幾乎沒有這麼長過臉,激動地跪下重重磕了一個頭,大聲道:“謝聖母皇太后!臣惶恐!”

鋪墊了這麼多,怎麼開口和人家討要呢?

白氏好像知道她想什麼似的,說:啟稟聖母皇太后,關卓凡一共寄來了三張“照片”。

哦?倒要看上一看。

一張還是軍裝,只是換了個姿勢;一張卻是“便裝”,戴著頂高高的圓頂黑帽子,拄著一根柺杖,慈禧看了,嘴角不由泛起一絲笑意。

她改主意了:要就要這張“便裝”的。穿美國“朝服”的有兩張,又不好把兩張都要回去;這張“便裝”的才是“獨一份”。

二廳是一個“過渡”,開席開戲之前,供太后小憩。本來略坐一坐就往正廳去的,現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