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5部分

處上奏此案”了。

如果太急吼吼了,未免顯得言偽而情虛。

還有,如果關卓凡爬軍機處的頭,慈安獲悉此案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獨處,震駭莫名、情緒失控的場面沒有外人看見,就起不到強烈震懾某些人士的效果了。

關卓凡的密摺,是掐著點往宮裡面遞的:確保軍機處奏報此案之後,緊接著,慈安就能收到密摺,前後沒有明顯的間隔。

之所以要這麼做,目的是:在慈安已經知曉此案的前提下,進一步向她說明、分析案情,並“指導”慈安姐姐如何應對之。

和關卓凡的密摺一塊兒遞進養心殿的,還有慈禧妹妹的一封信。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軍機處之“叫起”,一定是全天的第一“起”,“叫起”的時間點,每天都是固定的,只要太后鳳體無恙、正常“聽政”,則軍機處何時奏完此案,很容易推算出來。

當然,還要確保內奏事處接到密摺,片刻不停,立即遞進養心殿。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關卓凡在密摺上加了“八百里加急”的花樣。

清朝的奏摺,原本最最緊急的,也只有“六百里加急”。這是戰爭之中,大勝或大敗、總之軍情緊急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的。這種急件,一定要第一時間遞到皇上的跟前,別說皇帝正在和大臣們開會,就算皇帝正在和妃子嘿咻,也得請皇上把那啥啥拔出來,先簽收了快遞再說。

洪楊之亂,遍地烽火,請餉、請兵、告急、告捷,花多眼亂,朝廷的資源又有限,給了張三,就少了李四,統兵的大臣、將領,彼此競爭,都向皇帝強調俺這疙瘩的事才是最緊急、最重要的,於是,“六百里加急”不過癮,玩出了“八百里加急”的花樣。

至於皇帝的御體吃不吃得消,根本不在這群喪心病狂的傢伙的考量之中。

北狩之後,文宗的身體,一日壞過一日,小病成大病,大病成不治,和一天到晚的接這些“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夕數驚,有很大的關係。

看到“八百里加急”,內奏事處不會有一秒鐘耽擱,母后皇太后在哪兒,奏摺就追著遞到哪兒。

密摺也好,慈禧的信件也罷——關貝勒捉刀、聖母皇太后審閱,都很費了關卓凡些腦細胞。這兩封東西,難寫之處在於,不是啥話都能跟慈安說,有些意思得靠慈安姐姐自己去琢磨;但考慮到母后皇太后的“文化水平”,話又不能說的太含蓄——如果慈安姐姐看不懂,那可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唉,“恰到好處”四字,真心是不容易啊。

還有,為確保慈安理解無誤,這兩封東東,都是用白話寫就。御姐的那封私信倒也罷了,但奏摺——這是關卓凡穿越之後,第一次用白話寫奏摺啊,這個酸爽!

不過,“教練”的場外指點固然重要,但也少不得“選手”的良好的臨場發揮。事實證明,慈安姐姐的場上表現實在令人驚喜,有一些地方,超過了“教練”們的期望;有一些地方,甚至是天津的兩個“教練”也沒有想到的。

再說母后皇太后“腦袋瓜兒不大靈光”這一類話,可就得小心嘍。

*(未完待續。。)

第一四四章 各懷心思的會議

恭王回到軍機直廬之後,派了個軍機章京,到內閣去請了瑞常過來,然後加上文祥,三人一起,“奉旨會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召開第一次的“專案組工作會議”。

一直在軍機處侍衛值宿房“候旨”的阿爾哈圖和陳亦誠二人,因為是具體辦案的負責人,也“奉旨與會”。

內閣在紫禁城的東南角,已經出了太和門了,軍機處卻是在紫禁城的中央,二者距離甚遠,瑞常又沒有什麼“紫禁城騎馬”的待遇,大冷的天兒,氣喘吁吁地趕了過來,冷熱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