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0部分

派便會在大選中佔據上風,如果民主黨上臺,很有可能會和南方議和,那麼不論和平的條件是什麼,南方都等於變相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關卓凡不得不承認:老約翰斯頓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一路上深溝高壘,北軍每跨過一道坎,都得付出相當的代價、花費相當的時間。亞特蘭大本身又是層層設防,算得上固若金湯,留給北軍的時間實在不算充裕。

易地而處,關卓凡也做不出更好的安排。

那麼有沒有可能繞過這些障礙呢?

不可能的,因為其他的方向,沒有路,沒有鐵路。

沒有鐵路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十多萬大軍筋疲力盡、缺彈少糧地屯於亞特蘭大堅城之下,這仗怎麼打?而且,後路上滿是敵軍,撤都撤不回去。真這麼幹,就算在亞特蘭大沒完全散掉,也肯定被人抄後路、包餃子,純屬自取滅亡。

所以,只有這條路,路上的這麼些骨頭,只能一根一根地啃。

謝爾曼的右路軍已經從孟菲斯登上赴查塔努加的火車,東線,格蘭特也即將發動對羅伯特?李的進攻了。

以前,東線北軍南下,都是以里士滿為戰略目標,但總是無法得逞。格蘭特看得很清楚,不對南軍東線主力北弗吉尼亞軍團作實質性的削弱和打擊,里士滿是不可能拿下來的。而統領北弗吉尼亞軍團的,就是南軍主帥羅伯特?李。就是說,不跨過羅伯特?李這座大山,摘不到里士滿這最後一個桃子。

所以這一次,北軍的目標,破天荒地設定為北弗吉尼亞軍團本身。

之前的羅伯特?李,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心理上,都是北軍將領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

北軍在佔盡優勢的局面下,一敗再敗於李將軍手下,東線北軍將領們不可避免地患上了“恐李症”,一和羅伯特?李對陣,就浮想連翩、草木皆兵,結果不是自亂陣腳,就是慎重、慎重、再慎重,行動慢如蝸牛。

葛底斯堡戰役後,北軍上下都認為自己僥倖取勝,主力波托馬克軍團喪失了鬥志,主動放棄追擊,結果使得羅伯特?李於兵敗之後,反有餘力派朗斯特里特支援西線。這事也算是美國內戰的奇葩之一。

不過北軍的認識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葛底斯堡戰役中,李突發急病,很大程度影響了他的指揮判斷。

有一點,關卓凡和後世的史家的看法是一致的:北方以絕對人力物力,始終拿南方不下,羅伯特?李是最重要的因素,這位天才軍人,以一人之力,大大拖慢了戰爭的程序。

現在,格蘭特要徹底掃除北軍的這個悲催的宿命。

格蘭特先從訓練和後勤著手,整頓波托馬克軍團這支疲憊懈怠的“勝利之師”,清除了聽到“羅伯特?李”腿肚子就轉筋的將領,換上自己從西線帶來的親信。波托馬克軍團面貌一新,格蘭特集齊兵力十二萬、大炮三百五十門,準備南下。

羅伯特?李正中下懷,認為這是聚殲北軍主力的良機。他的兵力雖然只有格蘭特的一半多一點,但羅伯特?李最擅長利用地形防守反擊和運動作戰,經過反覆拉扯將原本佈局嚴整的敵軍撕開破綻。北軍進入己境,正可一展所長。

美利堅大地上戰雲密佈,總計達三十七、八萬的軍隊將同時在東西兩個方向,捉對展開廝殺,這真是前所未有的壯觀景象。

軒軍開拔了。

查塔努加是總後勤基地,但並非南下的所有部隊都同時從查塔努加出發,軍隊數量太大,查塔努加太小,鐵路、公路的負荷能力有限,必須分路、分批出發,然後在南軍的第一道防線多爾頓匯合。

右路軍的孟菲斯軍團從孟菲斯出發,俄亥俄軍團原本駐紮在田納西州西北部的納什維爾,就直接從納什維爾南下;原駐紮在查塔努加的松江兵團和昆布蘭軍團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