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為然。他覺得,以荊州超強的實力,至少在荊州、廣州,金票無人敢公然拒收。
&;nbsp
;。。。
; ;看著鄭天成眼神飄忽,林純鴻心如明鏡,知道鄭天成不服。不過,他認為,紙幣還未被大眾普遍接受,國與國之間還未形成完備的貨幣兌換體系,冒然放棄紙幣與黃金掛鉤,將面臨災難xìng的後果。
林純鴻也懶得解釋,用無比堅定的口氣說道:“幾百年之內,紙幣必須與貴重金屬掛鉤,這點毋庸置疑。只是,我們一開始就將金票與黃金掛鉤,太過於超前了,方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說到這裡,林純鴻頓住了話頭,好像在做出艱難的決定。
的確,金票初一推出時,林純鴻考慮到後世的中國因為堅持銀本位,損失了鉅額財富,決定一步到位,直接採用金本位。
顯然,這與大明主要使用白銀作為貨幣的現狀有點脫節。
超前半步,是偉人,超前一步,是瘋子!
林純鴻想來想去,對鄭天成說道:“白銀貶值的趨勢無法逆轉,金銀比率遲早要調整,不如這次就調整。至於是交由市場決定,還是由財政司決定,我看,還是財政司定。若真由市場決定,最終只會讓投機盛行,對荊州無半分好處。”
“另外,金票可以加印,本金率也可以降低,注意了,三成是紅線,不能越過。財政司這邊也要想辦法籌集黃金。”
三成!
鄭天成眼睛裡全是星星!在調高金銀兌換比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絕大部分金票會被民間所儲存,本金率降低至三成,也就是說荊州短期內可獲得將近一億圓的收入!
什麼出售重工坊,相比較調整本金率而言,簡直弱爆了!
林純鴻並未理會鄭天成的激動,接著說道:“往後,金票將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這點得調整。另外,朝廷發行銀票,楊嗣昌非常穩健,這事他算是做成了。大明擁有兩套紙幣,這太亂了,一則沒有必要,二則對荊州不利……”
林純鴻沉吟片刻,忽然冷笑道:“這是個好機會,將朝廷融入荊州的體系中,自紙幣始!”
“將朝廷融入荊州?”
鄭天成嚇了一大跳,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林純鴻。[本章結束]
章節目錄 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劇變(一)
歷來,商家的頭腦總是最靈敏。
雖然絕大多數商家搞不明白為什麼銀賤谷貴,也弄不明白金票與大圓之間的邏輯關係,但他們都敏銳地察覺到,手中的金票和大圓都越來越不值錢,所能購買的貨物越來越少,物價逐年提高。
只有如鄭夢帆一般極少數精通貨幣理論的商家,才能弄明白金票和大圓之間的關係,預測到金票十有**會升值,將手頭的大圓全部換成金票,並且將票據上的戶頭全部變為以金票為計價單位。
果然,崇禎十一年十月初一,荊州財政司宣佈,面額為黃金一兩的金票,可兌換十點三個大圓,小幅升值百分之三;與此同時,銅錢也小幅升值,變為六百六十個銅錢兌換一個大圓。
訊息一經發布,荊州、江南及廣州方面一片譁然。畢竟,金票推廣好幾年,對大圓的兌換比一直維持在十比一,從未變過,絕大多數商家習慣地認為,這個兌換比一直不會變。他們哪裡想得到,這玩意說變就變,一點預警資訊都沒有。
自古以來,買漲不買跌,金票升值的事實讓商家們對金票趨之若鶩,拼命地將手頭的大圓全部兌換成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