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之徒!
兵家大事,也能如此兒戲!
任人唯親,啟用一無名下將為三軍主將也就罷了。
居然連最基本的前軍主將、後軍主將都不設定?
是單純瞧不起人,想用人數優勢平推?
還是怕設定了各級將校後,被人搶了風頭?
太史慈看著後山方向,搖了搖頭。
再看四周,自己麾下的涇縣士卒,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場的節奏,並且已經在迅速地擴大優勢了。
山越首領那邊,也不遑多讓。
因為那一曲袁軍貿然出擊,導致陣形鬆散的緣故,山越士兵們得以輕易發揮了單兵戰力優勢,反而取得了更大的戰果。
再往兩邊看,袁軍前軍另外兩曲士卒,竟然出現了未戰先怯的情況。
只見他們不僅沒有支援中部的動作,反而隱隱有撤退的跡象。
再太史慈有些不敢相信的目光中,那兩曲士卒,忽然真的開始未戰先潰逃了!
只見那兩曲士卒中,先後出現了士卒不受約束,臨陣脫逃的現象。
接著,逃兵越來越多,而那兩名軍侯見約束不住,竟然帶頭當了逃兵。
這一下可炸了鍋,不少士卒自己喊著“敗了”“軍侯逃了”,就轉身跟著逃去。
甚至因為逃兵太多擁堵不堪的原因,那兩個軍侯,居然各自領著百餘士卒朝兩邊光禿禿的山上跑去。
而與此同時,還在浴血奮戰的涇縣勇士們,也終於擊潰了最後一股的袁軍前軍士卒。
整個袁軍前軍,都在爭先恐後朝後逃去。
放眼望去,眼前成百上千的潰兵,數量似乎要比太史慈麾下計程車卒還多。
而袁軍前軍與中軍的距離,不過百餘步距離。
太史慈不再猶豫,立刻揮槊前指。
“乘勝追擊!”
“殺!殺!殺!”
依舊是三聲殺聲,從每一個涇縣士卒的口中喊出。
這三聲,卻要比一開始那三聲大得多!
太史慈當機立斷的決定是對的。
當他驅趕著敗兵,殺入袁軍中軍的那一刻,才發現袁軍真的不堪一擊!
如果說袁軍的前軍欠缺鬥志、未戰先怯的話。
袁軍的中軍只能用老弱病殘、不堪一擊來形容!
真的是老弱病殘!
本以為袁軍的中軍不是一群有經驗的老兵,就是精銳善戰之師。
太史慈也做好了迎接此戰最激烈、最為高潮的一個部分的時候。
卻發現自己勁使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