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4部分

大帳之內,一班主力謀臣武將又添了兩個新人,那便是陸遜和呂蒙。

孫權往東逃入大海,兩人就算想效忠,也失去了效忠的物件,再加上公孫白近半年來在江東的一系列政治舉措深得江東百姓的歡迎,江東民心逐漸在向公孫白靠攏,那些世家大族也向公孫白投誠,兩人自然也沒辦法再堅持,在郭嘉、龐統等人的勸說下,終於歸降了公孫白。

呂蒙的眉頭微微皺起道:“每年青黃不接之時,山越人便出來劫掠,近年來屢遭鎮壓,已稍收斂,不知為何今年會突然諸處同時叛亂,恐怕這期間會有人在穿針引線,予以挑撥。”

龐統冷笑道:“如今天下大敵,只剩西蜀,恐怕是我那孔明師兄的傑作。”

徐庶等人深以為然。公孫白佔據了荊州和揚州,殺得劉備和諸葛亮西逃,退守益州。如今劉備在益州尚未完全站穩腳跟,自然擔心公孫白乘勝追擊,大舉攻襲益州之地,煽動山越人來給公孫白添亂自然是最好的緩兵之計。幾乎全江東之地的山越人,甚至包括荊州的山越人也同時在一個月之內叛亂,恐怕就非巧合了。

“其實山越人叛亂未必是壞事,當年曹操收降了三十萬青州黃巾,得以迅速壯大,今山越人亦有二十餘萬,且多為青壯丁口,倘若主公能收降這二十萬人,這對增強主公的實力,可是有著非同尋常的幫助。”

陸遜久居江東,而且曾率眾鎮壓山越,自然對山越的情況一清二楚。

一聽到那“二十萬人”四個字,公孫白就有一種兩眼想要冒光的衝動。那可是足足二十萬人啊,在人口銳減的漢末,這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公孫白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山越人也是朕的子民,當使之臣服並教化之。不知伯言有何妙策可平山越之亂?”

根據陸遜的詳細分析,山越之所以屢屢反叛,卻難以剿滅,就是因為他們每每反叛之後,就逃入深山老林之中,官軍因此便無法深入進剿滅。

而逃往山中的山越人,則養精蓄銳,一旦時機到來,馬上又出山復叛,週而復始,才致久患難除。

正是“山峻高而溪谷深隘,守易攻難;又無之不足為損,得之不足為益”,山越人據山憑險而守,的確大佔便宜。但是山越人技術落後,本身不會生產鐵器、衣料等物,至於鹽這等生活必需品,他們更不能生產,所有的這些,都需要用山中的狩獵之物,來同山外的漢人進行交換。

這也就是說,山越人其實並不俱備自給自足的能力。

陸遜道:“山越人缺衣少食,故此出山劫掠,又訊息閉塞,不知陛下軍馬之雄壯。依臣之計,若先武力伐之,再教其種植聖豆(土豆)、聖薯,使其自給自足,則其必不再鋌而走險,出山為賊。”

陸遜的話剛說完,郭嘉和龐統等人便紛紛贊成。很顯然,山越人雖然悍勇,但是武器落後,若想平定叛亂並不難,難的是徹底消除叛亂的根源,否則山越人一旦餓得熬不過了,又會出山幹劫掠之事。而山越人多聚居山林,山裡的土壤缺水自然是種不出什麼莊稼來,只能靠野果和獸肉補充,但是終究是難以養活那麼多人,而土豆和紅薯卻非常適合山地種植,只要畝產數百斤上千斤的土豆和紅薯得以在大山裡推廣種植,山越人填飽了肚子,又畏懼官軍的強弓硬弩,自然不會再敢叛亂。

當下,公孫白立即調兵遣將,征討山越。

久居江東的陸遜、呂蒙分別率軍徵丹陽的費棧和鄱陽湖的彭虎,甘寧則奉命征討錢塘的彭式,黃忠和文聘率軍徵豫章,魏延奉命徵會稽山越。

而對於境內最大的一股山越叛眾廬江陳策,公孫白則親自領兵前往征討。

****************

廬江郡,大別山群山。

馬鳴風蕭蕭,紅日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