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大捷!”
“安南大捷!”
“安南大捷!”
英國公張之極親自帶著安南大捷的戰報,返回了京師。
張之極身子骨不大行了,高強度的指揮作戰以及安南溼熱的環境,壓垮了他的身體。祖上的榮光也鞭策著他的精神,令他緊繃著神經,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如今戰事一結束,他便回了京師休養,收復安南的大軍,則依舊還在安南鎮守。
張之極也經常暗罵自己無能,有戰事時,自己強打著精神,一點事沒有。可戰事一結束,這精神頭一散,他就得病倒了。
朱由檢得知訊息後,便沒有召見英國公張之極,而是讓他返回英國公府休養,同時派太子朱慈烺帶著軍醫親自前去英國公慰問。
接著,便讓軍政部議功,給予將士封賞。
英國公張之極,加太師。
黔國公沐天波,加太子太傅。
彰武伯楊崇猷,加太子少師。
清平伯吳尊周,加太子少師。
定遼伯滿桂,在途中病逝,追封定遼侯,蔭一子為東瀛都司九州左衛指揮僉事,子孫世襲九州左衛指揮使,其牌位移入忠烈祠,享香火供奉。
湖廣總兵馬世龍,封清威伯,予世襲鐵券。
四川總兵侯良柱,封安定伯,予世襲鐵券。
廣西總兵左良玉,封寧南伯,予世襲鐵券。
清威、安定,是安南境內兩個縣的名稱,左良玉則還是按照歷史那般封寧南伯。
永城伯侯世祿,晉世伯。
樂城伯金日觀,晉世伯。
其餘有功將領,該晉左都督晉左都督,該晉右都督晉右都督,按例晉升,死傷將士,按例撫卹。
封賞撫卹之事簡單,難的是之後如何治理安南。
更何況,現在不光是安南,連帶著安南南面的占城也收復了。
為此,朱由檢召集軍事委員會以及內閣、六部九卿,在武英殿議事。
朱由檢率先看向英國公張之極,“英國公,安南之役歷時近三年,皆是由你指揮,對安南的情況你最為熟悉了,你有何見解?”
張之極剛想站起身來,但被朱由檢制止了,畢竟張之極還是抱病在身。
“回稟陛下,安南人口加占城人口,有近千萬之眾,而且多山,亂賊極易躲藏。”
“以臣愚見,最理想的辦法,應當是在安南設立五十萬衛所軍,經過兩三代人的消化,逐步確立起我大明在安南的統治。”
“同時,扶持安南當地親近我大明的勢力,以夷制夷。”
分管戶部的內閣大學士畢自嚴聽了張之極的話,不由得,也是不得不出聲了。
“英國公,非是老朽掃興,實在是您的方法,雖然行之有效,但難以實現。”
“五十萬衛所軍,再加上他們的家屬,最起碼也要有兩百萬人。您這是打算把我大明朝的國庫掏乾淨了呀。”
張之極也是苦笑一聲,“畢閣老,我也知道這個辦法難以實現,可這的的確確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了。”
“安南不同於日本,日本是諸侯混戰幾百年了,都是各個藩主統治治下的百姓,他們根本就沒有大一統的意識,所以他們也不會形成一個統一的反抗勢力,我們可以憑藉強大的武力很快的建立統治。”
“可安南就不一樣了,安南脫離中原已經數百年了,而且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安南人也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要想真正的統治安南,非下血本不可。”
“不然,就像永樂年間那般,安南人反叛不斷,我軍疲於應付。到了最後宣德年間,成山侯王張瑞圖通兵敗,安遠侯柳升戰死,二十餘年,前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