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兩本小冊子對騰達精神的表層解讀還是很貼近的,但深層內涵的解讀則是大相逕庭。
吳濱總結的騰達精神,歸根到底還是鼓勵大家認真工作、努力奮鬥的,至於娛樂,只是工作之餘的一種調劑,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工作而做出的休息和調整。
但培訓機構的小冊子,則是直接地理解為摸魚和享受。
在態度上,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但讓吳濱感到意外的是,裴總根本沒有去否定這本小冊子,反而是否定了吳濱自己的看法。
「裴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道真的像這個小冊子說的,裴總其實鼓勵摸魚、鼓勵划水?」
「那怎麼可能,如果裴總真是那樣的人,騰達怎麼可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是不是我遺漏了些東西。」
吳濱把裴總說的這幾句話全都記了下來,反覆思考。
「裴總問,鹹魚精神就一定是錯的嗎?為什麼要對鹹魚精神有偏見?」
「以工作為榮、以享樂為恥不一定是正確的,享樂不該是一種令人羞於啟齒的事情。」
「還問我,為什麼這個小冊子的出發點在我看來是錯誤的,卻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讓我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嗯……」
「我覺得裴總對騰達精神的解讀,應該是很寬泛、很寬容的。這個小冊子上說得肯定也不可能完全正確,只是它恰好注意到了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盲點。而這個盲點,是裴總著重點出的,也是我的不足之處。」
「也就是說,裴總對這本小冊子上較為新穎的解讀表示了肯定,讓我不要急著去否定它,而是要認真從中汲取營養。」
吳濱眉頭緊鎖,進入了深度思考狀態。
如果說起對騰達精神的理解,吳濱自認為在騰達集團除了裴總之外,沒人比他更深刻。
但很顯然,即使是他,對騰達精神的理解也仍舊是不全面的。
「裴總說,以工作為榮、以享樂為恥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這句話到底錯在哪呢?」
「單獨拆開來看,這兩句話當然都是沒問題的。」
「難道說……是得合起來看?裴總其實是在暗示我,壓根就不該把它們給涇渭分明地對立起來?」
吳濱覺得,以裴總的工作狂體質來看,裴總肯定不是一個耽於享樂的人,他應該非常沉浸於工作的狀態中,努力地發展騰達、改變一個又一個的行業。
所以,裴總必然不是一個厭惡工作、耽於享樂的人。
既然這兩句話拆開來看都對,那就只能說明它們合起來不對了。
而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兩者根本不該區分得那麼明確!
吳濱突然聯想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勞動的異化」。
原本,勞動應該是一件能給人帶來幸福的事情。
因為勞動,就是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整個世界創造價值的過程。
就像雕塑家在雕刻作品,畫家在作畫,工匠在製作工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原材料變成有價值的藝術品,凝結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完成之後應該是很有成就感才對的。
可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勞動卻變成了一種痛苦,變成了一種壓榨,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的不是創造的快樂,反而是身體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殘。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開始頻繁地強調:工作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成年人應該努力克服這種痛苦,應該主動承受這種痛苦。
而消費主義則將這種痛苦,轉化為消費的動力。
你工作已經這麼辛苦了,為什麼不買點奢侈品犒勞一下自己呢?
於是,一個完美的「打工人」閉環,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