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眾保險在合資公司內的49%股權,並將之更名為中德安聯。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合資公司的長期虧損是大眾保險最終退出的原因。2003年,大眾保險虧損達億元,而這年本是大眾打算上市的一年。第二年,公司虧損5000萬,其中1800萬來自大眾安聯。連續6年的虧損已讓大眾失去了耐心,轉讓股權無疑是一個短線套利的好機會,一位證券分析師如是評價。而大眾安聯的“跨國婚姻裂變”僅僅是個開端。

中保康聯也表示,由於專業公司的業務模式和中保康聯現有的業務模式不匹配,中方股東中國人壽將出售中保康聯51%的股權。與此同時,恆康天安陷入外方股東退出的困局,太平洋保險集團和荷蘭國際也可能因為同業競爭的問題而不得不將合資的太平洋安泰轉手……

合資保險公司之間的分分合合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保險業改革開放30年的程序。由於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諸多國際保險業巨頭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從1980年的億元到2007年的7035億元,中國的保費收入在過去29年內增長了1650倍。保險業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1979年2月,春寒料峭,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分行行長會議作出恢復國內保險業務的重大決策。同年1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停辦20多年的國內保險業務就此復業。

然而,復業後的保險業在發展過程中也並非事事順利。平安保險董事長###在平安金融學院講話時曾回憶說,當年整個商業保險市場剛剛起步,人們連保險都不瞭解,甚至不少人不知保險為何物,以為是賣保險箱的。而相當一部分法人單位甚至無法接受“國內竟有兩家保險公司”的局面。

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銀行、證券、信託等成為活躍的產業。然而,保險業卻依然平靜。

在1995年《保險法》出臺之前,市場上僅有3家中資保險公司——老人保、平安以及在交通銀行保險業務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中國太平洋;國內的3家外資保險公司包括美國國際集團(AIG)成立的美亞保險和友邦保險以及日本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保險業的跨國姻緣(2)

1996年,國內首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中宏保險成立。同年,中國保險業迎來首輪擴容。泰康人壽、新華人壽、華泰財險、永安保險和華安保險同批籌建成立。

隨著保險主體的增多,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也被提上日程。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監會正式成立,結束了一直由央行代管保險業的局面。

在中國的金融業中,保險業是按照中國的入世承諾第一個完全開放的行業。

從2004年12月11日起,除了法定保險,外資保險可以涉足任何保險領域,包括健康險、團險和養老險業務等。同時,政府也取消了外資在地域擴張上的限制。

根據當初中國入世時的承諾,《保險法》規定外資壽險公司可以透過在華設立合資壽險公司的方式進軍中國保險業,雖然可以自由挑選合資夥伴,但外資股份不得超過50%。於是,一波“外資保險公司+中資大型國企”的“跨國婚姻熱潮”開始興起。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共有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43家外資保險企業。他們在中國已建立了134家代表處。

然而,高速的擴張並不能掩蓋50%持股限制所帶來的制度隱患。目前20多家合資保險公司中,除了中宏人壽、金盛人壽等個別公司成立於相關規定出臺之前,中外資持股比例都保持在50%對50%的平衡點上。且出於勢力均衡的需要,中外股東往往各只有一名。這也就意味著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