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雒陽固若金湯,誰又能掀起動盪?”
“那些王公大臣手無刀兵,就算對相國有些不滿,也不過是躲在陰溝中老鼠一樣,不敢顯露出來。
“現在唯一所慮者,不過在軍中任職的袁氏門生故吏,這些人詡已經查清,再過些日子,就能分辨出忠奸,到時候雒陽城將再無一絲破綻。”
李儒聽到賈詡的話,暗自在心中盤算這其中利弊得失。
說天子被劉隅挾持,絕對會引起質疑。
在這場刺殺事件,劉隅救走天子早已經不是秘密。
若回京之後,強行誅殺劉隅,肯定會引起動盪,不過這些動盪的後果,有多大罷了。
賈詡笑道:“李公愛才,是不捨得誅殺此人?”
李儒道:此人如果不能為相國所用,越是才高,就越是麻煩。儒回京後,會試試此人,若是此人真不能為相國所用,儒會諫言,勸相國殺了此人。”
賈詡笑道:“李公明斷,詡十分欽佩,不過詡有些擔心,相國不會把此人放在眼中,從而讓他逃過此難。”
李儒道:“文和也看出相國之意。”
賈詡直言不諱。
“相國入主雒陽之後,被繁華盛景迷惑了雙眼,失去了往日的警覺。詡擔心,李公以劉隅是個英雄,來勸說相國。會適得其反。如今在相國眼中,除了他自己,又有誰能稱的上英雄二字?”
李儒默然,顯然賈詡的一番話,直接說出董卓的現狀。
“文和慧眼,比起劉隅,儒更擔心相國。若相國不能重新做回自己,我等苦心謀劃的大事,恐怕也不會長久。”
李儒眼神中滿是憂色,看著賈詡繼續說道:“文和,可有妙計,能讓相國警醒?”
賈詡笑道:“李公,恕詡直言,人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咱們若想要諫言,勸回相國,恐怕難如登天。”
賈詡微微一頓後,繼續說道:“如想讓相國做回自己,恐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失敗。”
“失敗?”李儒聽到這兩個字,微一沉吟,已明其意。“文和所言不錯,也只能用這個辦法,不但要失敗,還是要一場大敗。”
賈詡笑道:“李公,當年你以雒陽為棋局,助相國入主雒陽。如今可是想以天下為棋局,讓相國做回自己,從而奪取天下。"
李儒目光閃爍,眼神中透過一道冷冽。
當年我能以雒陽為棋,助相國坐穩雒陽,如今我還要以天下為棋,請相國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