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在鐵路橋上的陸戰隊員們迅速反應過來。他們駕駛著各種裝甲車輛開上鐵路橋,用密集的炮火和機槍子彈將一群群的德軍官兵放倒在地。
德國人最後的裝甲部隊也出擊了,不過他們並沒有走這座鐵路橋。因為這座鐵路橋不適合大型裝甲車輛行進,而且橋面相比而言比較窄。德國人的裝甲部隊都去了另外一座公路鐵路混合橋,還有不少德軍是從橋下面結冰的頓河表面發起攻擊。
這座鐵路橋上的德軍缺乏重型武器的支援。他們雖然動用了重機槍和迫擊炮等等火力猛烈反擊,但是卻無法壓制陸戰隊的裝甲車輛。陸戰隊使用的都是兩棲車輛,噸位和體形都比較小,可以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使用。
裝甲車上裝備的20毫米機關炮就像是死神鐮刀一般肆意收割著生命。沒有任何德軍能夠在被命中之後逃出生天。這種口徑的機關炮打中人的身體直接就是給撕裂成碎片。
除此之外,明軍還在各種裝甲車輛上大量裝備了12。7毫米口徑和7。62毫米口徑的機槍。這些機槍以其超高的射速和無與倫比的強大殺傷力在短短十多分鐘的時間裡面就將德軍的悍勇攻勢給擊退。
雖然德國人為了這次攻擊已經將自己的勇氣發揮到了極致。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憑藉血肉之軀去和鋼鐵風暴對抗。兩個步兵師近三千名官兵被留在了鐵路橋上。泊泊而出的鮮血幾乎染紅了整個橋面。
在現代化機械化的戰場上,單純的步兵突擊在強大的自動化武器面前已經沒有了任何成功的可能。
在暫時退卻之後,德國人調集來了一部分的後備裝甲車輛,再次掩護著步兵發起攻擊。但是在橋面這種環境下,缺乏機動能力的德軍裝甲部隊很快就被陸戰隊的反坦克炮和單兵火箭筒給一一摧毀。
從天亮打到天黑,德軍第44和第71步兵師以及隨後趕來支援的第79步兵師以及第24裝甲師一部近兩萬名官兵和五十餘輛坦克裝甲車在這座鐵路橋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非但沒有攻佔這座鐵路橋,反倒是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之中將一萬五千名官兵給填了進去。
整個橋上層層疊疊的堆滿了德軍官兵們的屍首。許多地方甚至是一層壓著一層,流淌出來的鮮血被寒冷天氣凍結。將德軍官兵們牢牢的固定在了一起。全部裝備著自動化和半自動化武器,並且大量配屬裝甲部隊的大明海軍陸戰隊的火力實在是太過猛烈了。
德國人在這種狹窄的環境下根本就做不出什麼戰術動作。甚至於就連躲藏的地方都沒有。鐵路線上能有什麼可以躲藏的地方?那火車還不得撞車翻車了?直面明軍密集猶如潑水一般的重型火力,血肉之軀的德軍官兵們雖然並不缺乏勇氣和犧牲精神,但是他們的身體卻擋不住子彈和炮彈。
相對於鐵路橋,德國人的主攻方向實際上是在那座鐵路公路混合橋上面。這座橋樑是一座非常寬闊和堅固的大橋,它的名字就叫做頓河大橋。
德軍官兵之中有許多人都對這座頓河大橋非常熟悉。因為有許多德軍官兵之前從本土前往高加索地區的時候就是做著火車透過的這座橋樑前往高加索地區。而現在則是他們為了回家想要再次透過這座大橋。不過這一次,他們就將面對著明軍的兇猛火力阻擊。
下層的火車道上基本上都是步兵在攻擊。更多的是起到牽制作用。德軍的主要攻擊力度都用在了上層寬闊的橋面上。
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下屬第24裝甲師成為了攻擊的主力。這個裝甲師實際上是第四裝甲集團軍下屬的各支裝甲部隊的統合體。
因為缺少燃料補給,德國人無法將所有的裝甲部隊全都從前線帶回來。他們只能是優中選優的將各支裝甲部隊的王牌車組編組到一個部隊之中提供燃料供應。而被霍特選中的部隊就是第24裝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