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中,有1 0家的執行長是從
公司內部提拔的。對照公司向外部求援的次數,是實現跨越公司的6倍還要多。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能將經理人的特定薪酬形式,與從優秀到卓越的過程聯
系起來的系統模式。認為經理人薪酬的結構是公司經營業績主要推動力的觀點,
沒有得到任何資料的支援。
*策略本身並不能將實現跨越的公司與對照公司區分開來。兩組公司都制定
了明確的策略,也沒有證據表明,那些實現跨越的公司在制定長期戰略上花的時
間比對照公司多。
*實現跨越的公司不僅僅關注做哪些事才能成為卓越公司;它們同樣也關注
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應該停止做。
* 技術以及技術推動的變革,實際上並不能激發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技術
能加速其轉變,卻不能促使其實現跨越。
*合併和收購在推動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中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兩個平庸
的公司,即使規模都很大也不可能變成一個卓越的公司。
*實現跨越的公司不刻意創造轉變、激勵員工或是營造公司上下一致的氣氛。
在適當條件下,一切諸如責任感、一致性、動機、變革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實現跨越的公司在發生質變時,沒有任何名稱、標誌、事件或計劃以表明
其變化。實際上,一些公司甚至表示,在當時並未意識到發生了巨大的飛躍,只
是事後反思時,才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轉變。它們的確實現了革命性的跨越,但並
非透過革命性的過程才取得這樣的結果。
*總的來說,實現跨越的公司從事的並非是景氣行業,有些甚至是處境很糟
的行業。在這些卓越的公司中,我們還沒遇到一個公司因為碰巧在火箭發射時坐
在火箭的頭部而取得成功的。卓越並非環境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種慎
重決策的結果。
第四階段:從千頭萬緒到理念明晰
我一直試圖用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找出隱含在所有這些資料、分析、辯論和
“不叫的狗”中的有用資訊,並將其彙集到這本書中。我所知道的最好答案就是:
這是一個迴圈往復的互動過程,先得出一些觀點,再用資料對其進行檢驗,然後
修改原有的觀點,構建一個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載住事實的重量,一直到所有
的觀點都能融合彙整合一個前後貫通的理念框架。每個人都有一兩項特長,我認
為自己的特長是從一堆紛繁的資訊中發現其內在的結構和順序—從千頭萬緒中
提煉出明確的理念。
儘管如此,我仍然要再次強調,最終框架中的理念並非我個人的“觀點”。
雖然在這次研究中,我不能完全排除自己的觀點和成見,但是所有的結論只有在
經過嚴格的檢驗之後,才能得到整個研究小組的認可。最終框架中的每個基本理
念,都作為一個變數出現在所有實現跨越的公司發生轉變的關鍵幾年中,但這些
變數卻只出現在不到3 0 %的對照公司中。所有不符合這一標準的觀點,都不能
在本書中作為一個章節性的概念出現。
這裡提供了一個整體理念框架的概要,以及本書其他章節內容的預覽。可以
把這一過程想像為積蓄力量,接著實現跨越,然後進入3個更開闊的階段:訓練
有素的人,訓練有素的思想,訓練有素的行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