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將那支野戰聯隊給全體派了過來。
“哈哈,太好了,太好了,老許啊,小鬼子居然把軍旗都拿出來了,看來是準備在城南跟我們決一死戰了。”劉振風笑著說道。
“嗯,應該是小鬼子的聯隊旗。總座,我聽說日軍是非常重視軍旗的,為了軍旗,哪怕死再多的人也無所謂,正所謂旗在人在,旗丟人亡。”許忠強說道。
“參謀長,這是為什麼呀?”不用說,這個好奇寶寶就是劉振風的寶貝警衛員,徐美婷了。
“呵呵,日軍的軍旗可不是隨隨便便發給聯隊的,在日軍編制中,擁有軍旗的聯隊大多數都是野戰聯隊,一般戰鬥力都是很強的那種野戰聯隊。他們的軍旗,一般也只有聯隊以上的部隊才擁有的,比如說聯隊有聯隊旗,旅團有旅團旗,師團有師團旗。當然,也有很多聯隊是沒有軍旗的,比方說那些特殊兵種聯隊,都是沒有軍旗的。”許忠強笑著說道。
劉振風看了看徐美婷,接著說:“日軍軍旗對於日本軍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呵呵,忠強,你有一部分話是說錯了,日本陸軍軍旗只有成建制的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擁有,什麼師團旗、旅團旗的,都是瞎扯,沒有的事。日本軍旗,系明治三年(1870年)以“太政官佈告”的最高法令形式釋出定製,稱作“陸軍御國旗”。它是從日本國旗–太陽旗演化出來的,有16道血紅的光芒線,又被稱為“旭日旗”。且陸軍軍旗三個邊飾有紫色流蘇,木製烤漆旗杆頂部,有一個三面體的鍍金大旗冠,三面均為日本天皇家族的16瓣菊花紋浮雕族徽圖案。據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新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
軍旗為天皇親授,僅為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擁有,所以也稱為聯隊旗。按日本陸軍的規定,軍旗在則編制在,軍旗丟則編制裁。所以軍旗在日軍是一個不得了的要緊東西,要挑選聯隊一名最優秀的少尉軍官擔任旗手,專門設一個軍旗護衛中隊來保護它。”
“日軍之所以重視軍旗,因為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的最高物化形式。這裡有一個小故事,當然是真實的。1939年夏,在當時的偽“滿洲國”和蒙古國邊境,爆發了蘇日諾門罕之戰。從8月20日蘇軍發起進攻到30日停火,10天時間內,關東軍陣亡了1。8萬人,第23師團和第7師團大部分建制聯隊都被徹底殲滅,日本陸軍遭遇到了自成軍以來最慘重的敗仗。在此情況下,日軍仍在醞釀著更大規模的死亡攻擊,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聽說第*聯隊等被殲後,關東軍和第6軍最擔心的不是山縣武光聯隊長等人死沒死、怎麼死的,他們最擔心的是軍旗是不是完全燒掉、有沒有落入敵手。關東軍在這之後又調集了第2師團、第4師團和其他直屬部隊,企圖來一個大反攻,軍旗下落不明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軍旗成了他們的一大心病。
9月24日,日軍終於在747高地發現了第*聯隊山縣武光、獨立野炮第13聯隊伊勢高秀兩個聯隊長的屍體,還發現了尚未完全燒燬的第*聯隊的軍旗(炮兵聯隊無軍旗),從旗手的衣袋裡還發現了軍旗的菊花御紋旗冠。這一發現,使第6軍和關東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們最關心的不是士兵死了多少,而是軍旗:最令他們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是軍旗是否落入蘇軍之手。因為對他們來說,丟失軍旗是關東軍的奇恥大辱。更重要的是,丟了軍旗也就意味著丟了自己的面子。關東軍計劃的“二期作戰”也好,“戰場清理”也好,其中的一個潛在的因素,或者說是說不出口的目的,就是尋找下落不明的軍旗。
而參戰的日軍第7師團,由於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對這場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