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法隨意調動大軍。

但是,這起碼要等一年後才能見到成效,這個時候離開安徽,危險性實在是太大了。

“那依杏城兄之見,我該如何呢?”柴東亮恭恭敬敬的問道。

楊士琦很享受他的態度,笑著道:“你將兩淮的鹽政交給中央如何?”

兩淮的鹽政?

天下財富半兩淮,兩淮財富半鹽政

這話在明清已經流傳了幾百年了,兩淮的鹽政一直是國家賦稅的重點,《辛丑條約》給洋人的賠款鹽稅也是其中的大頭。辛亥**之後,列強一直不承認南京臨時政府,洋人稅務司把持的海關乾脆把賠款剩下的關餘存進滙豐銀行吃利息,柴東亮拿下安徽之後,兩淮鹽課的收入也自己截留了。

洋人拿著關餘不撒手,柴東亮拿著鹽稅也不給洋人,誰也不搭理誰。這下可苦了中央政府了,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國庫只有區區二十萬銀元,現在靠著向銀行和錢莊借貸過日子。想像洋人借大筆款項,卻沒有東西做抵押。

英美不肯借,日本倒是願意,問題是袁世凱承襲了李鴻章的衣缽,北洋對日本人極為痛恨,再加上日本人借款要求拿漢冶萍公司做抵押,這更是袁世凱無法接受的條件。

南京臨時政府之所以順利把權力移交給袁世凱,最大的原因就是財政已經破產,政府的工作人員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早點把這個爛攤子扔給袁世凱,他們實在是玩不轉了。其他人對權力交接無所謂,但是孫文是臨時大總統,當然有些不甘心,他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袁世凱接受《臨時約法》,那他就卸任讓賢,如果袁世凱不肯,就整軍備戰和北洋一決雌雄。

為了籌集軍費,他曾經試著向日本人借錢,日本人提出的條件就是把漢冶萍作為抵押,中日合辦。訊息一傳開,舉國譁然,光復會元老章太炎更是在報紙上痛斥“實業凡他商業皆可與外人合資,惟鐵礦則不可;鐵廠容或可與他國合資,惟日人則萬不可”,報界輿論紛紛,將負責和日本人談判的盛宣懷,罵做漢奸、國賊。

漢冶萍公司的股東開會,四百八十票全部反對和日本人合辦,股東大會致電盛宣懷,,《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草約》,至此正式取消。

自打民國初肇以來,無論被圍困在首義之都武昌的黎元洪,還是在南京的孫文,包括現在北京的袁世凱,最頭疼的一件事兒就是沒錢。

中央政府每個月的花銷就是兩千萬,而收入不過六百萬,缺口極大。各省也莫不如此,只有柴東亮手裡有大筆的美元和白銀儲備,銀行發行的鈔票通行南方各省,工業園區的訂單更是加班加點都無法滿足需要,而且都是先收代理商的定金、預付款然後才生產,所以財政並不感覺吃緊。

兩淮鹽政,對於袁世凱來說就是救命稻草,指望著這個向銀行團辦理借款,而這個對柴東亮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好,兩淮的鹽政我交出去,但是有一個條件。”

楊士琦笑道:“光華肯將鹽政交給中央,什麼條件儘管開口,莫說是一個,十個都行啊。”

柴東亮笑道:“我想要個官噹噹。”

楊士琦愣住了:“要官?也罷,除了陸軍總長給不了你,其他的職務你隨便挑”

柴東亮笑道:“我要兼任江淮巡閱使。”

楊士琦的眼睛轉了轉,然後哈哈大笑:“用鹽政換一個巡閱江淮的名義,這買賣你可是要虧本啊”

柴東亮笑而不語。

'。。'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夜成名

第一百二十七章一夜成名

西曆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安徽訾議局大禮堂

訾議局本應有五十位議員,現在只剩下三十七位,那十三個因為勾結叛軍被公審,安慶老百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