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領命退下。

待兩人都退下之後,朱允炆才又重新開啟那封信,看著上面的字跡兀自發呆。

窗外月華如水,冷風過境,絲絲寒意從窗外透了進來,讓他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

又到冬季了麼?不知道今年的冬天,武英殿會不會如同二十年前一樣,白銀遍地,飛雪滿天?

第五十章、王當出頭

朱棣的一封信沒能救得了朱橚,朱允炆的削藩大計依然如火如荼的進行。先是周王,後是齊王,再是湘王,緊接著便是代王,岷王……可謂是亂七八糟,人心惶惶。預期震懾的效果沒有達到,反而將諸位藩王的心整得跟臘月的秦淮河一般,透了心的涼。於是,個個都投奔到朱棣那邊去了。

沒辦法,文臣當朝,魄力不足,只知道削藩,不知道攏藩,而且用錯了方法。

黃子澄當初的削藩言論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一點道理都沒有。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誰還跟你講道理?

站在朝廷的角度,削藩主要針對的還是燕王,因為只有燕王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削了他朱允炆的皇帝寶座就坐不實在。

可削藩是大事,一旦發動起來,就要考慮到所有可能發生的後果,自然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首先要想好是不是所有的藩王都要削?如果是的話,那你黃子澄當初說什麼要先削有過錯的藩王就是放屁,反正有錯沒錯最後還不都是被削的份兒嗎?

其次要想好削藩是要分批進行還是有個先後順序?看起來黃子澄的意思是要分批進行,先斬燕王的羽翼,再壞燕王的肢體,這樣一來到時候他就算要反抗,沒有人支援的情況下也成不了氣候。可他忘記了,分批進行的最大壞處就是還沒被削的藩王一聽到風聲兒肯定都會強加戒備,各自聯合,抵抗朝廷。

當初燕王寫那封信給朱允炆,一再的強調親情,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先不顧親情的對叔叔們動了手,日後他們若是有什麼謀反的動作,你就不能說他們不顧親情了。

可朱允炆被嫉妒憎恨衝昏了頭腦,聽不進去,加上齊黃二人的鼓動直接就把朱棣的話當了耳邊風。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朱允炆沒把握好削藩的度,這也是各路藩王現在情緒激烈的一個主要因素,因為他把藩王直接從王爺貶成了庶人不說,還將他們流放邊塞去受苦,你讓他那些個養尊處優慣了的叔叔們怎麼想?

但這事兒實在不能全怪朱允炆,原本他的意思也只是收了兵權,撤了封地, 賞他們一座王府,讓他們做個閒王也就是了。

可黃子澄齊泰一聽這事兒可幹不得,急急忙忙就趕到皇宮,又是一陣勸誡。說的是如果還讓他們當王爺,留在封地,他們遲早有一天會聚到一塊兒圖謀不軌,不如先將他們流放得遠遠的,等到他們削藩成功,收服了燕王之後,再將他們招回來,封個王爺的爵位以做補償便是。

其實說白了,這些被先削掉的王爺,只是做了朝廷對付燕王的犧牲品。如果不是朱棣太強大太難對付,朝廷也不用對他那麼忌憚,連搞個削藩都要先從旁人下手了。

但齊黃二人所擔心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如果還讓這些王爺留在封地,就算沒有兵權,他們的號召力在當地也應該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那些跟隨各位藩王的將領們,到時候肯定一呼百應。而且藩王這麼多,大家來個有樣學樣,都起兵造反,朝廷到時候顧得上哪頭?這樣把人流放到邊塞,那些裨將再忠心也不會跟著去,過幾年太平了再把他們招回來,軍隊都收歸朝廷統一管制,沒有兵想造反也無從作為啊。

於是,所有被削的藩王都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爺變成了比普通老百姓還不如的帶罪庶人。

再於是,各路藩王為求自保,通通都跑到如今實力最強的朱棣那邊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