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以及處理朝政的地方。
其地位大抵與後世滿清的御書房差不多吧。
劉徹走進溫室殿的時候,瞄了一眼殿中的情形。
發現。這裡已經有大臣在了。
那人,劉徹認得,是周亞夫的智囊,參謀,灞上人趙涉。
這趙涉算是最近忽然興起的一顆新星。
一個月前,他還是默默無聞,在灞上天天讀書計程車子。
據說去年他還參加了劉徹舉行的考舉,然後在第三輪被各種原因刷下去了。
譬如說背景不夠硬,表現出來的東西還不夠出色,年紀太大了(趙涉今年已經快四十歲了顯然不符合劉徹年輕化的班底建設思路)等等。
但有句話說的好,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
雖然被考舉的最後一輪刷掉。
但趙涉並未怨天尤人,而是繼續尋找機會。
然後,他被人舉薦給了周亞夫,給周亞夫當文案。
最初,一直表現很平庸。
但是月餘之前,他卻異軍突起,接連被周亞夫向朝廷舉薦,職位也就自然水漲船高,如今已經是一千石的大夫之職,可以面見皇帝,參與政事了。
而他能爬的這麼快,劉徹自然知道是為什麼——周亞夫大軍的進軍路線和進軍方向是此人一手規劃的。
取道藍田,走武關,進駐昌邑,堅壁清野,這一系列的戰略舉措,據說都與此人脫不開干係。
毫不誇張的說,此人,是一個天生的軍略參謀,幹別的,可能樣樣稀鬆,唯獨在軍事規劃上,有著遠超常人的嗅覺。
見了是他,劉徹也微微有些尷尬。
考舉的本意是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搞的後面,卻變了些味道,混進好幾個關係戶……
這讓劉徹有些不好意思。
但也就僅次而已。
“兒臣劉徹問父皇安!”劉徹先規規矩矩的問安。
“臣涉拜見家上!”趙涉也連忙恭身對劉徹行禮。
“起來吧……給太子賜座!”皇帝老爹心情好像不錯,對劉徹也頗為慈祥。
等劉徹跪坐下來,劉啟就問道:“朕聽說太子今日來要給周亞夫鳴冤?”嘴角卻是帶著些調侃。
劉啟,當然有高興的理由。
雖然朝廷裡為周亞夫的頓兵不前,吵得不可開交。
東宮那邊給他的壓力也非常大,老母親幾乎是一日三催,逼的他不得不下詔催促周亞夫南下。
但是……
周亞夫堅決的頂住了這些壓力。
這趙涉就是周亞夫派回來回稟前線戰事情況以及復詔的臣子。
嗯,周亞夫對天子詔書的態度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直接就硬邦邦的頂回了天子的詔書和太后的壓力,繼續在昌邑挖壕溝,曬太陽。
這若是別的事情,劉啟估計就要勃然大怒,派人去抓周亞夫回來治罪了。
唯獨此事,讓他覺得,周亞夫那頭犟驢還真是好啊!
為何?
梁王劉武頂在前面跟吳楚打生打死,最終得益的是他!
這一仗下來,不僅僅是能抹掉尾大不掉的吳楚,還能削弱比吳楚更加頭疼的梁國!
是以,表面上,他雖然做了個不歡喜的樣子,又下了一道詔書催促周亞夫。
實際上,他卻樂的笑開懷了!(未完待續……)
PS:媽蛋,好像昨天喝酒喝的太高了,今天腦袋完全就是昏沉沉的……
第三百二十節 敲打
劉徹這麼大張旗鼓的進宮,自然是早有預謀和準備的。
他恭身將一份早就已經寫好的奏疏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