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量屏障遮住建設的核心區域,那麼即使蟲族突然從地底出現,短時間內也無法攻破能量屏障,就可以從容地調集部隊進行鎮壓。
但,科技進步了,所面臨的問題也更嚴峻了,隨著範圍的擴張,人類的基地不可避免地進入更加陌生的區域,尤其是大量的資源都集中在星球南半球的礦脈,而這些山脈中正是蟲族活動的大本營。
湯盈不得不額外花掉很多資源研發武器、武裝軍隊,同時派出大量探險隊偵查情況,跟蟲族的戰爭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不僅如此,湯盈還要繼續推進逃生計劃,在重聚變技術研發成功之後,湯盈就要開始著手建造行星推進器。
這些推進器按照規劃要建造在北半球的平原區域,每一座推進器都有數千米高,佔地面積極大。推進器下方還要配套修建地下避難所,一旦啟用,所有人就要進入地下生活。
因為在這些推進器全部修建完成、開始運作的時候,整個星球就會逐漸飛離恆星,失去了恆星的光照地表溫度會驟降,星球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快速凝結變成乾冰,在地表覆蓋厚厚的一層。
如果人類繼續留在地表,基本上是很難生存的,而避難所在底下,而且可以透過行星發動機的熱量供能,就可以順利地活下來。
……
湯盈修好了17艘星際飛船,但沒有選擇直接乘坐這些飛船進行逃亡。
按照ci的提議,這些星際飛船修好之後,湯盈其實有三個選擇:一是直接坐飛船開溜,也就是執行方案一的計劃;二是飛船開到星球周邊進行領航;三是飛船飛到附近星系採集資源。
飛船領航會極大地提升所有人的希望值,因為人們抬頭就能看到太空中的那些星星(飛船的尾焰),有一種儀式感和虛幻的安全感,但也會稍微降低一些滿意度(因為飛船沒拿來做事);而飛船到附近星系採集資源,可以獲得很多的資源補充,不過就沒有希望值的提升了。
這兩種方案都會讓之前的「飛船逃亡」傳聞不攻自破,因為飛船雖然修好了,但執政官並沒有上飛船,依舊留在地面,這讓所有人都相信執政官並不打算坐飛船開溜。
與此同時,重聚變技術還在不斷地發展,行星發動機也在一個個地建造。
建造第一座行星發動機的時候,湯盈是很激動的。
按照ci的建議,湯盈把這座發動機建在了人類基地外的一片空地上,巨大的發動機骨架不斷地、一層一層地搭建起來,這是一座高大數千米的山峰,又像是一座巨大的高塔。
在發動機下方,地下的避難所也在修建中。避難所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城,轉換視角可以將大地調整為半透明狀態,可以看到人類的機械在地下像螞蟻一樣持續施工,這是一個可容納5萬人的龐大地下城池。
按照ci的說法,要完成第三方案,至少需要建造5000座行星發動機,建造得越多,計劃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這5000座行星發動機,每個地下城可以容納5萬人,即使在宇宙中漂流漫長的時間,人類也可以放心生育、擴大人口數量,而無需像飛船逃亡的方案一樣嚴格控制人口。
隨著第一座行星發動機的成功建造,湯盈又開始接觸到一些新的資訊。
行星發動機的能源來自於重聚變技術,需要從附近的地表不斷地採集資源。行星發動機開始運作之後,雖然整個星球會因為遠離恆星而氣溫不斷下降,但行星發動機的尾焰可以保證周邊溫度不至於太低,依舊可以在附近的地表施工。
為了維持行星發動機的運轉,人們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燃料,而很大一部分燃料都來自於南半球山脈中的岩石。
在開採岩石的過程中,顯然還是會跟老朋友蟲族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