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年七月十一日,對鄂彌達的硃批,硃批奏摺。以上引自《清代的礦業》,上冊,頁1—72。
'15' 參見高王凌:“從清代農業政策看當代農村變革”,《炎黃春秋》2011年第5期。
'16' 參見閻宗臨:《杜赫德的著作及其研究》,《傳教士與法國早期漢學》,大象出版社,鄭州,2003,頁94—95。
'17' 《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第四卷,大象出版社,2005年,頁147,感謝魏淑民同學提供了這些資料。
三、加強政府
8。共時現象,擴大政府職權
在法國學者布羅代爾看來,十八世紀世界史上的“共時現象”,其一為人口增長,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加強政府。
清朝政府制訂勸農政策,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為了“經世致用”;如同官獻瑤、莊存與等人,讀書治學本為“通經致用”,初非為考訂而考訂。因此乾隆初年,各地相繼出現了一批能員和循吏,積極致力於這一政策的推行。
乾隆二年九月己酉,諭:德沛在甘肅巡撫任內,聲名甚好,今已用為湖廣總督。伊前所奏開渠鑿井、興修水利等事,皆利益民生,愛養黎元之切務。歷來督撫似此留心本計者,頗不多見。是時又有署西安巡撫崔紀勸民鑿井灌田,皆“能留心民食,知本計之所當先”。'1'
是月,兩江總督慶復奏:浙省蠶桑之利甲天下,應令各州縣官查勘該處地方,可以植桑者,官買桑秧,分給居民種植,示以育蠶之法。得旨:農桑乃為政之本,所當時刻留心。此奏欣悅覽之。
閏九月乙丑,福建巡撫盧焯疏稱:閩省不知蠶織,近加勸導。並移諮浙江湖州府,撥蠶民十戶到閩,教以育蠶繅絲之法,著有成效。
是月,安慶巡撫趙國麟奏:查鳳陽一府,每歲收穫之後,即挈妻孥遊行四出,沿門覓食,習為固然。究厥根由,皆因耕織不勤之故。請嚴飭地方官時加勸課,務令勤於耕織。
三年十二月庚子,河南巡撫尹會一奏:臣於上年欽奉諭旨,隨飭地方官責成鄉地老農,多方勸諭種樹,自桑柘榆柳以到棗梨桃杏之屬,遇有閒隙之地,各就土性所宜,隨處栽植。一年之內,實在成活之樹木共計一百九十一萬有餘。上諭:《周禮·太宰》以九職任萬民,其二曰園圃毓草木,可以知所當務矣。
四年十一月,貴州古州鎮總兵韓勳奏:向來新疆地方,小麥、高粱、小米、黃豆、脂麻、荍麥,素不出產。近年設法勸種雜糧,俱有收穫。山上空地,多裁茶、桐、蠟、桕等樹。苗疆向無市廛,近今興立場市,各寨苗民商販,俱按期交易稱便。得旨:覽奏,朕懷誠慰。
五年九月丙子,給事中朱鳳英奏:安省廬鳳地方,於秋麥小米之外,別無所種。原野蕭條,百無一有。宜廣植樹木,以收山澤園林之利。栽桑種棉,以資紡績。谷麥之外,兼種雜糧。
丁酉,奉天府府尹吳應枚條奏奉天應行事宜,請飭旗人學習蠶織之事。
是月,安徽巡撫陳大受奏:安省高阜斜陂處所,茂草平蕪,竟成荒廢。春間令民試種旱稻,現在每畝收成,竟有至兩石者。明歲當令各州縣,廣為樹藝以收地利。得旨:如此諸凡留心,甚慰朕懷也。
六年三月,署貴州布政使陳德榮奏,省城士庶相習飼蠶,上游舊無杉木,臣捐募楚匠,包栽杉樹六萬株於城外各山。又附郭三處,俱可引水開渠,約墾田二三千畝。得旨:欣悅覽之。至蠶桑樹藝,尤為政之本。所當時時留心,而教民務本足用之道,均不外此也。
丁亥,雲南巡撫署貴州總督張廣泗奏:一、黔中無地非山,儘可儲種材木。乃愚苗知伐而不知種,以致樹木稀少。一、黔省自勸民養蠶以來,已經試有成效。應飭各府州廳縣,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