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相處,共同奮鬥,最後還是同意了兩個人一同去江南。看來在軍政事情上,真的不能講情意。葉晴的私心,藍玫瑰不是看不出來。當初作為親兵衛隊的男女兩個隊長,藍玫瑰也有偏袒之心。楊仇雖然要比馮彪他們資歷淺一些,但也比盧沙武要早臨戰場。徽州軍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已發展成近三十萬軍隊,各兵種齊全的多兵種綜合部隊。不用談部隊的訓練和官兵的忠誠度,單就一個武器系統,就不是蒙古軍隊能抗衡的。
即使不用再等幾年時間,就是現在藍玫瑰也有能力渡江開始北伐,之所以沒有動,一來蒙古統治北方時間要長,二來黃河兩岸落入金國手中已經百年以上,民心已然不歸大宋所有。從新附軍到蒙古漢軍的戰鬥意志就能看出來。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後勤能力還不足以支撐大部隊向北進攻。
根據情報部不斷向北擴充套件的力量,大都方面的情報越來越詳細。忽必烈在不斷的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對北方特別是長江北岸的佔領地區,下達了強制性的懷柔政策,迫使蒙古人對待漢人好一些。根據手下漢臣的意見,不斷推行惠民政策,這讓飽受戰亂之苦的江北百姓,都開始厭倦戰爭,民心思穩,時間越久對北伐越不利。
只有籃玫瑰自己明白,蒙古的大元朝只存在了不足百年,是因為元朝的統治不得民心,以至於天下大亂,漢人紛紛起來抗爭,直到建立大明王朝。可是自己的出現,忽必烈滅宋戰爭失敗,到大宋的漸漸穩定,讓忽必烈有了警覺。改弦易張,調整了對漢人的政策,想穩定現有的地區,不再有南下的思想,這樣的形勢對藍玫瑰是非常不利的。
派葉晴和盧沙武過江,先期搶佔大別山區,進而控制淮南西路,長江北岸地區,為大軍過江建立一塊基地。因為徽州軍的武器裝備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更新換代,從冷兵器的古代戰術,正在向現代化軍隊轉變,作為最新實驗單位,徽州軍中央軍已然達到四個師三萬多人完全脫離了原來的作戰方式,這樣的作戰方式更加依賴後勤力量。
玫瑰山莊科研所的進展突飛猛進,沈玉川的蒸汽機突破了最後關口,達到了可以成功遠轉十二個時辰,已經有兩臺樣機投入到使用之中。大炮和步槍已然透過驗收,只要最後一步完成,徽州軍就會走在世界的前面。蒙古軍隊將毫無辦法阻擋徽州軍北上。這最後一步就是藍玫瑰一直在研究的雷汞,這是子彈和炮彈必須有的東西。
藍玫瑰一直沒有進行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研製,因為這種槍的射速並不比鋼弩快,即使用三段、四段式射擊,也無法和單兵裝備的鋼弩相比。藍玫瑰打算一步到位,畢竟對製造步槍還是有很大的心得。以玫瑰山莊的技術,槍支生產不成問題。
藍玫瑰清楚,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體現在鋼鐵冶煉上,沒有相應的鋼鐵工業,什麼都無從談起,所以玫瑰山莊的物理研究所進步最大的就是鋼鐵工業,很多幾百年、千年之後才後出現的鋼材,在這個時代問世。
有了合格的鋼材,水利機械和蒸汽機的運用,加快了工業化程序。冷軋、熱軋全面啟動,整個徽州提前進入工業化城市行列。讓藍玫瑰憂心的是工業汙染也在加劇,卻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科技並不能全面開始發展,極不均衡。可是蒙古並沒有打敗,國家並沒有統一,很多技術也就不能向民間開放。得不到整個社會的力量,單靠一個徽州還無法全面開展科研,必然導致科技發展的不均衡。
徽州主要注意發展的還是軍工業和重工業,而民用工業和農業幾乎停止不前。為此藍玫瑰在國子監太學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科學院,集中大批的人員進行多領域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