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以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李信最根本的目的或許是奪取山東,但是眼下來看,李信的目的恐怕是奪取滎陽。”房玄齡摸著鬍鬚說道:“李信從管州、汴州堵死了滎陽道路,但是李信想要奪取山東,首先就要拔掉滎陽這個釘子。”
“玄齡以為,這次李信主要的進攻物件是汴州?他手中有多少人馬?汴州不過四萬人,加上管州的三萬人,也不過是七萬人,洛陽還會出兵?”李世民有些遲疑的說道:“滎陽六萬人,李信若是強行進攻滎陽,非十幾萬人馬不可。而且還不能天長日久的進攻,父皇那邊肯定會支援的。他若是這麼做,當年就會進攻滎陽,而不是讓孤得到滎陽了。”
“屬下也不知道。”房玄齡搖搖頭,說道:“以前屬下也不知道,但是看到徐將軍的書信之後,我倒是知道了,徐將軍領山東兵馬進攻汴州,然後加上滎陽兵馬,足以在最短的時間攻克汴州。李信這是以自己誘餌。讓徐世績出兵。”
“徐世績兵馬一動,恐怕就有人進攻滎陽。”魏徵驚呼道。
“徐世績沒那麼蠢的,想要進攻汴州,山東兵馬一旦出動,李信就會得到訊息。”李世民還是搖搖頭說道。
“若齊王領軍渡過黃河呢?”房玄齡指著上面的滑州,說道:“徐世績的書信已經到了皇上那裡,若是齊王從滑州領軍出擊,渡過黃河,加上山東的聯軍。然後徐世績再領軍出擊,加起來,最起碼有二十萬人馬,對付李信。那是綽綽有餘。只要殺了李信,丟失了滎陽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元吉會領軍出征?這樣一來,就要挑起兩國之間的大戰了。”李世民微微有些遲疑,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但是。李信那邊的發展潛力更大,若是能冒險一擊,就能擊殺李信,李世民心裡面還是挺贊成的。
“朝中諸公恐怕更想用這種辦法。”房玄齡提醒道。
“爭奪天下,講究的是大勢,而不是用偏門,李信可以弄險,因為他的勢力大,實力強,但是我們卻不能弄險。”李世民長嘆了一聲,說道:“將希望寄託在一個汴州身上,無疑是一個不恰當的決定。我準備反對齊王出兵,反而我希望齊王此刻能出兵山東,趁著徐世績聯合山東的人馬進攻汴州的機會,山東空虛,讓齊王進攻山東。兩位先生以為如何?”
房玄齡點了點頭,心中卻是暗歎,李世民此舉固然是一個計策,也是一個上等的計策,但是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不希望李信死在李元吉的手中,這樣李元吉的聲望必定會超過自己,李淵信任的也是李元吉,或者是李建成,至於李世民更加的沒有機會了。
李世民現在上位的途徑不過是擊敗李信,奪取李信的江山,功勞之大,李淵只能以江山賞之,二來,就是逼宮造反。相比較後者,李世民更加喜歡的是前者,所以才不想讓齊王出兵。
“齊王必定不會答應的,這是他的機會,倒是徐世績那裡,殿下可以說說,徐世績是殿下帶出來的,六萬大軍不動,就算李信有什麼圖謀的話,也不會得逞的。”魏徵出言說道。
“徐世績是一個小人,他現在看本王被困在太原,不會聽我的話,就算是聽,也只是表示一下而已。他這次來信,實際上就已經是做出了決定。”李世民揚了揚手中的書信,苦笑道:“他現在也不好下注,是跟著本王還是跟著太子。”
李世民冷笑了一聲,房玄齡卻是露出一絲諷刺來,說道:“徐世績若是按兵不動倒是好一點,若是真的出兵,滎陽必定會落入李信之手,而齊王的幾十萬大軍能不能奪取汴州尚且不說,就算奪取了汴州,也不一定能抓住李信。管州的三萬大軍,洛陽的五萬大軍,頂多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到達汴州,李信的四萬大軍還支撐不到一個月?那就不是李信了。”
“滎陽,鄭家。”李世民面色陰沉了許多,鄭家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