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別人去遠方學做生意,多年不通音訊。面對窘境彭玉麟只得放棄學業,在軍營中謀了一份相當於文書的職業,聊以奉養寡母。然而美玉始終不同於礫石,在這期間,彭玉麟遇上了他生命中第一位伯樂——時任衡陽知府的高人鑑,一個偶然的機會,高人鑑在軍營中看到了彭玉麟寫的一份文書,對他的文才與書法大加讚賞,後來又招攬為門下弟子,自此,彭玉麟的人生路途才算順暢了許多。但如果止於此,彭玉麟最多隻能是衡陽城中一介名士,透過科舉之路謀一份官職,像父親一樣儘管賢能幹練卻只能終老鄉間。但歷史就是這麼奇妙,一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起義,把湖南的一群優秀知識分子推上了歷史的前臺,曾左彭胡,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全部出自湘軍,所以,亂世對於他們來說,更相當於一場機遇,儘管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戰爭永遠過於殘酷。彭玉麟參與的第一戰卻不是對陣太平天國,而是對付湖南新寧的李沅法,一場不過幾百人的小暴亂,很快被平息,彭玉麟在此戰中嶄露頭角,被授予藍翎頂戴,卻辭官不就,去湖南耒陽的一家當鋪做了管賬先生。恐怕此時,知識分子的那份傲氣依然在他心裡根深蒂固,對靠殺人來博取功名的武將行徑顯然不屑一顧。只是他自己也想不到,幾年之後,他還是會走上這條路。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天國鋒芒正盛,腐朽不堪的八旗兵節節敗退,曾國藩回鄉籌辦團練,有人舉薦彭玉麟,彭玉麟正居母喪,不應。曾國藩書曰:“鄉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長守丘墓乎?”這話說得很有水平,彭玉麟慨然應徵,43歲的曾國藩與38歲的彭玉麟這次相遇對風雨飄搖的清朝乃至中國歷史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恐怕他們自己也預料不到。彭玉麟治軍極嚴,湘軍水師中,他的坐船是一條插著紅旗的快艇,巡視各處,來去如風,營中三不準“鬥毆、賭博、抽鴉片”,如有違者,輕則笞杖數十,重則人頭落地,因此彭玉麟治下,軍紀在湘軍中堪稱第一,遠勝於以金錢醇酒美人為餌誘部卒死戰的曾國荃所部。雖然兵者詭道,勝無常法,但高下優劣,一目瞭然。曾國荃破安慶,誘殺太平軍降卒萬餘人(《投名狀》中龐青雲之舉便由此演義而來),次破江寧,再演屠城一幕,人送外號“曾屠夫”。彭玉麟忍無可忍,致函曾國藩,“為公千秋清譽計,當大義滅親耳!”曾國藩無奈,雖回書口氣頗硬,“閣下於十一年(1861年)冬間及此次(1864年)皆勸鄙人大義滅親。舍弟並無管、蔡叛逆之跡,不知何以應誅,不知舍弟何處開罪,閣下憾之若是?”,私下裡,也很把他那錢膽包天的九弟一通狠訓。連頂頭上司的老弟也不放過,雪帥之剛直可見一斑。後彭玉麟以古稀之年應張之洞之邀出山,主抓兩廣軍事,卻完全因為憂於國事——其時法國侵越,虎視我國廣西邊境,雪帥籌劃經年,所部原湘軍名將馮子材不辱使命,鎮南關大捷中打出了中**隊的威風,在晚清對外戰事中,恐怕也只有左宗棠收復新疆可與之媲美。可嘆的是,主掌朝政的李鴻章等人急於媾和,於形勢大好之時與法方簽訂條約,事實上承認了法方對於越南的佔領,創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聞。彭玉麟憂憤不已,終於一病不起,於光緒15年(1890年)去世。彭玉麟工書善畫,尤精於畫梅,所畫梅花風骨凜然,虯枝如龍,花似血濺,人譽之為“兵家梅花”,時人多以為神品。傳說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