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並沒有因童謠對景王大發脾氣,反而令御前侍衛去查童謠最早傳唱的時間,與最開始散佈童謠之人。
對付景王的陷害接連不起作用,三皇子急得看了六皇子一眼,六皇子面上鎮定,實際也有些冒虛汗。
這是六皇子想出來的狠招,可事與願違,皇帝竟未關注童謠本身,而童謠最早開始傳唱的時間,一查便知,瞞不了人。
六皇子命人帶入殿的高僧,此時也到了,見到一排和尚,一直處於狀況外的李魚突然想起來,書裡也有類似的情節提到了僧人。
因他這隻小小的蝴蝶,原書劇情已全部混亂了,原本在後來六皇子與景王爭奪皇位時,有令僧人在皇帝面前造謠陷害景王,只是不過書上造的謠是「景王啞疾天生不祥」,這會兒就成了「魚生金鱗乃化龍之兆」?
扯淡當然是扯淡,魚有金鱗也不是特別稀罕,譬如錦鯉,基本都是有金鱗的,皇帝自己荷花池裡養著很多錦鯉,哪裡就輪到一條食材鯉化龍了?!
不過理是這個理,卻不能用這個理去勸說皇帝。
李魚暗想,同樣都是六皇子琢磨出來的造謠法子,換湯不換藥,書裡這一段的破綻,會不會也同樣出現?
原書中,六皇子陷害景王太過倉促,一時找不到什麼信任的得道高僧,且一般僧人也不傻,不會摻和進皇子之爭,故而書裡六皇子尋到的僧人都是心腹假冒,甚至連光頭都是才剃不久,連戒痕都沒有!
李魚想到此處,一眨不眨盯緊了最前頭的僧人,想從僧人身上看出點端倪。
因他盯得格外認真,慢慢地竟發現這僧人的頸子會時不時輕蹭衣領,這動作有些突兀——
李魚恍然大悟,匆忙之間剃了頭,通常會夾有碎發,這是被刺得不舒服了。
由此斷定,六皇子此番帶的也是假僧人!
只要能在皇帝面前,讓假僧人露出馬腳,這些人就是說出花來,皇帝也不會信。
李魚想清楚了,理所當然又要給景王潑點水,把景王與他自己支出去,然而六皇子卻不讓景王有任何喘息的機會,搶著對皇帝奏道:「父皇,童謠之言還需慢慢查訪,未必作得了數,兒臣請的這些都是高僧,不若令他們檢視一下五皇兄的魚,亦可知曉。」
李魚:「……」
皇帝雖令御前侍衛去查童謠,心裡到底對景王存了疑,想著即便讓僧人看一眼也沒什麼,點頭應允。
但是皇帝並未明言,要景王將魚交到僧人手裡。景王握著水晶瓶的手反而緊了緊,深知景王心思的王喜壯著膽子對僧人道:「你們不必有所動作,殿下自會拿著水晶瓶,給你們看。」
皇帝知道景王對魚挺上心的,如此僧人亦能看到魚,皇帝因疑心景王,到底有一些隱晦的愧疚,便默許了景王之舉。
此時的李魚已來不及另尋時機通知景王了,想從長計議恐怕六皇子第一個就不答應,且這些假僧人近在眼前,李魚不能容忍這些僧人再說出什麼金鱗化龍的話,離間皇帝與景王。
童謠景王可以建議皇帝去查,因這是皇帝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流言,未必會輕信,但若是僧人們也這般說,三人成虎,皇帝還會再信任景王嗎?
他平常與景王在一起最清楚不過,景王並沒有不敬之心,與皇帝之間的父子情來之不易,不該受這般猜忌!
當務之急,還是得當眾揭穿這些假僧人,一旦這些人離開皇宮,就再不好尋了。機會不是沒有,哪怕要他冒一點風險也沒關係!
趁著景王帶著魚靠近領頭的僧人,將魚指給僧人看,李魚在水晶瓶裡朝著僧人的方向不要命地一撞。
魚身的力量經過主線任務各種加強,已擴大了數倍不止,李魚又卯足了勁,水晶瓶咔嚓一聲,竟被撞破了一個大窟窿,小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