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只有錢。
因為徐州之戰獲勝,楚天的名聲威震東海國,糜竺、糜芳兄弟的義軍和馬隊在東海國橫行無阻,快速向楚天的大軍接近!
郯城,樂毅駐紮於此,獲得對郯城三萬守軍的控制權。陶謙委託樂毅率領三萬士兵守郯城,阻擋琅琊國大軍報復。
樂毅的能力已經有目共睹,也只有他才能擋住琅琊國的兵鋒。
“沒想到他們還有一支援軍,那支援軍似乎可以激勵友軍計程車氣。如果當時我有一員更加優秀的部將,又或者我的特殊兵種可以招募出來,徐州之戰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樂毅對左翼的宋江被打崩一事耿耿於懷。
如果不是左翼崩潰,中軍和右翼未必會崩。不怕對手強,就怕隊友弱。
“楚子謀的大軍很快就會南下,必須要加固郯城的防守工事。城中的守軍減少,或許是好事,原本兩個月的糧食,現在可吃一年有餘。堅守一年的時間,將會有諸多變故發生。”
樂毅做好長期固守郯城的準備。
楚天想要攻打下邳俘虜陶謙,那麼就必須要攻拔郯城。
如果樂毅知道楚天現在最想要俘虜的是他而不是陶謙,恐怕就不會據守郯城了。
梁山鎮南部的戰場,楚天命令士兵清掃戰場,清點俘虜,準備一鼓作氣攻陷郯城。
不過這一場大戰耗盡了所有人的體力,為了防止樂毅率兵返回偷襲,楚天一行人準備到梁山鎮或者即丘縣休整,次日體力恢復再向郯城進軍。
一場決戰將對方計程車氣打崩,徐州聯軍想要重新振作、恢復士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這一段時間足以讓楚天包圍郯城。
“末將無能,沒有體力追擊楊業,請主公贖罪!”
薛仁貴向楚天告知楊業率領騎兵逃走之事。
“不必自責。楊無敵當初率領一萬輕騎深入琅琊國,我們都無法活捉他。”
楚天知道會戰時楊業的騎兵一直都沒有戰敗,還消滅了薛仁貴兩千騎兵,可以說是大敵。
樂毅也沒有被活捉,因為樂毅親自率領丹陽兵和大約兩萬士兵且戰且退,而趙雲、花木蘭的騎兵已經沒有體力一路追殺樂毅。不只人困,還有馬乏,大量的戰馬倒在地上,口吐白沫。
想到樂毅,楚天恨得咬牙。
這種統帥落在自己手裡,敵人難受,落在敵人手裡,自己難受。
“盧植大人力竭倒地!”
“可否有恙?”
“只是脫力,並無大礙。”
楚天得知此戰的功臣盧植無事,心中的石頭落地。
盧植突破宋江的方陣,險些以一人之力翻盤。
即使後來因為樂毅親自抵達右翼指揮沒能翻盤,但他也成功拖住了樂毅,為之後娘子軍突破敵軍的步兵左翼提供契機。
沒有盧植,樂毅親自指揮左翼,娘子軍照樣沒有機會。
可以說盧植是最後翻盤的功臣之一。
如果在東漢區素有名聲的盧植死於此戰,那麼東漢區的世家們肯定會轟動。
楚天親自前去檢視盧植的情況,有幾個親兵在照顧盧植。
“盧大人立功甚偉,子謀無以為報,回到夏城,一定會為盧大人建造府邸,記下軍功,讓後人銘記。”
楚天對視死如歸的盧植心存感激。
盧植不是那種迂腐到令人生厭的腐儒,而是剛直又有軍事才能的大儒。
“子謀不必大費周章。本來我還以為出山,在亂世可以有一番作為。但此戰也讓我知道,我的體力可跟不上你們年輕人,以後我還是在琅琊國隱居,當個閒人好了。”
盧植也頗為感慨。
他發現自己的身體素質遠不及以前,帶兵打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