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為王老爺子服喪。
朝廷的大臣把目光集中在吏部推官位置上,乾元帝同意王譯信服喪三月,也為他保留了推官的位置。
有人試探口風,推官位置責任重,實在不能無人。
乾元帝反問道:“難道朕要奪請?不好,王卿是至孝之人,就讓他守孝服喪罷。”
探聽口風的人啞口無言。默默的退下。
任誰都看得出,王譯信已經被乾元帝劃歸到心腹臣子行列了。
在北三省鄉試再開前,王譯信和尹薄意碰了一面。
尹薄意道:“淳哥不適合在參加此番鄉試。”
“尹兄何出此言?”
“王賢弟在靠愚兄麼?”尹薄意淡淡的說道:“主考官經歷了上次的事兒,必然會更換,淳哥雖然基礎極好,文風平實。但缺乏應變力,還需要再磨練幾年,何況此時王老爺子過世,他參加鄉試會給他的履歷留下一塊難以洗清的汙點。不如再磨練三年,倒時可一舉高中。”
王譯信眼裡閃過幾分的佩服。悵然道:“淳哥兒有尹兄為師,是他最大幸事,尹兄為他所做,做思,我不如,大大不如。”
王端淳因為性情上原因,尹薄意和王譯信都沒指望著他將來封王拜相,因此仕途履歷無可指責是王端淳為官的基礎。
甚至,尹薄意估算過王端淳今生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