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谷口兩側,擇路上山,佔據關上高地,逼敵出戰。
一百八十八回:又見黑山將
“兵十則圍,兵五則攻”,兩軍交戰是沒有任何絕對的險要可以一直防禦的。雖然虎牢關被稱為天下八大關之首,地勢極險。但是如今聯軍二十幾萬兵馬圍困,即便李傕他們閉門不出,也不是沒有辦法對付的。
高雲一再的迴避策略,這時候終於產生了效果,聯軍全部被逼到了前線。
虎牢關兩側都是陡山,雖然險,但是並非無路可上。先前孫堅不敢採用登山佔據制高點的戰術,是因為兵馬稀少。一旦李傕領兵截斷退路,孫堅就會被困死在山上。
但此時,關外絡繹二十里都是聯軍兵馬,所以也就不用擔心退路被截的問題。聯軍這才使用佔領制高點,居高臨下的戰術。
公孫瓚領五千兵馬臨關下搦戰。一開始的時候李傕仍舊採取堅守不戰的戰術。但過不多日,李傕的斥候兵開始發現聯軍已經在外圍登山的行蹤。
這時候李傕就坐不住了,知道再不出戰,恐怕是不行了。第一,你不可能延關內上山去打高點的敵軍,因為人家居高臨下,扔點石頭就很厲害;第二,又不能放任不管,如果人家在高處做好工事,集結人手。到時候配合牆外的大軍攻關,你根本防守不住。
這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出戰,跟關外的地面部隊正面交鋒。打退關外的部隊,然後才能困山對付上面的奇兵。
李傕跟牛輔、華雄商議好,領兵馬下關出戰。
公孫瓚雖然領了盟主將令來搦戰,但他可不傻。挑戰是挑戰,早打定主意只挑不戰,要打那得大家一起打。
見關上有動向,急忙領起兵馬,後軍變前軍,往後撤退。
李傕、牛輔、華雄三人領三萬兵馬,順勢而近,直抵谷外。列陣方圓,屯住谷口,把住退路。
公孫瓚領五千兵馬撤回,報知袁紹並眾諸侯,虎牢關兵馬出關而來。
袁紹急忙傳盟主號令迎敵。諸侯各自集合兵馬,十六路大軍齊聚兩軍陣前,各列陣勢,捉刀待命。
這一列陣,部隊的優劣立馬就看出來了。李傕手下三萬兵馬,中路在前,左右兩路稍後,靠住兩翼,把住谷口。三軍各按隊伍,行止有法,絲毫不亂。
再看十七路聯軍,拋去虎威軍不說之外。除了公孫瓚等少數幾路兵馬還算有點樣子之外,大多數諸侯的兵馬都是一片熙熙攘攘。旗幟雜亂、兵甲各異,你推我搡,毫無章法。
李傕舉目往對陣觀望,哼哼冷笑,說道:“此等兵馬,再多又有何用!號稱十七路盟軍,我看皆是烏合之眾也!哪位將軍出陣搦戰!?”
李傕話音一落,旁邊一將答道:“待末將先去!”,說罷,縱馬提槍,奔出陣前,提槍點指,大喝道:“對面何人先來送死!?”
高雲打眼仔細一瞧,當時笑了,對趙雲說道:“子龍,你看陣前這將,是不是有些眼熟?”
趙雲笑道:“大哥你忘了,這不是九門城漏網的黑山賊張燕嘛!想不到竟然投到了董卓手下。要不要小弟去把他拿了,與大哥發落”。
高雲還沒發話,陣前張瞳看到張燕早氣的七竅生煙,大喝一聲,飛馬出陣,挺槍直取張燕,“張燕匹夫!忘恩背義!與我拿命來!”。
張燕猛見虎威軍中一騎飛來,心裡也自害怕,但近前一看,心裡又穩當了下來。認識,張牛角的女兒張瞳。
張燕跟張牛角相識多年,對張瞳的武藝瞭如指掌,知道她不是自己的對手,便降低了戒備,拿槍一指張瞳,說道:“且慢!張瞳侄女兒,汝父之事,也非我願。大難之時,不得已耳!你要恨也應當恨那虎威軍高雲,是他們將黑山軍逼入絕境,我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今你卻認賊作父,投入虎威軍麾下,大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