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這些安排,沒能逃過夏啟的眼睛,陽城上下,從臣官,到百姓,都安插著夏啟的密探(間諜),伯益的一舉一動,都在夏啟的掌握之中。
伯益要動武,對夏啟來說,不是壞事,而是好訊息,為了等這一天,他足足等了三年。
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伯益稱帝,對夏啟的影響不大,但始終是個潛在對手,畢竟是自己搶了人家的政權,要是先動手打人家,人民群眾會怎麼看待自己,恐難服眾啊。
現在情況不同了,你先來打我,難道還不准我還手嗎,這叫正當防衛,你要自尋死路,就怨不得我了。
夏啟命彭伯壽為大將軍,率領五萬軍隊,與伯益的軍隊決一勝負。
彭伯壽是夏啟一手提拔起來的,此人作戰時,衝鋒在前,無畏生死,殺敵無數,很得夏啟的器重。
彭伯壽帶領軍隊,列陣在城外等候,一看到伯益的軍隊,二話不說,就命令開戰。
伯益的軍隊,一半都是臨時組建,缺乏訓練,哪裡是夏啟王牌軍的對手,一天一夜的昏暗廝殺,伯益的軍隊戰敗,傷亡兩千人,剩下的兩千人,也都成了俘虜,包括伯益的兩個兒子。
伯益聽到這個訊息,當場氣得吐血,命喪黃泉。
消滅了伯益,夏啟就成了真真正正的帝王了。
為了慶祝這次勝利,夏啟在鈞臺(今河南禹州)舉行了大規模宴會,宴請百官和部落首領,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夏啟突然宣佈,要廢除禪讓制度,以後自己的王位由自己的子子孫孫繼承,如有異議者,格殺無論。
群臣面面相覷,沒一人敢站出來反對,都表示贊同。
從此,父亡子繼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賢的禪讓制度,夏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二,平定天下
夏啟破壞了禪讓制,在鈞臺宴會上沒人反對,並不表示那些部落首領真的認同了,在夏啟的地盤上,不同意也得同意。回到自己的部落就不同了,有好幾個部落首領都公開表示反對,要求夏啟恢復禪讓制度。
這幾個反對派結成聯盟,推舉有扈氏為聯盟首領,公開與夏啟對抗。
有扈氏前面提過,是個好戰而不服輸的傢伙,被大禹征服後,心裡很不痛快,這個人自由慣了,不願意受到別人的管制,剛好藉助這個機會,來脫離夏朝的管轄。
所以在所有反對聲中,他的呼聲最高,被選為聯盟首領。
有扈氏公開和自己對抗,夏啟很是生氣,他知道,除了武力征服,殺了有扈氏之外,他別無選擇。於是,他積極備戰。
為了鼓舞將士們的作戰意志,他常常巡視軍營,監督他們進行作戰訓練。他立定了軍規,無論是誰,只要立下戰功,都大大有賞,誰要是貪生怕死,斬立決。
在出徵的前一天,他在軍隊面前作了總動員演說,他說:“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有扈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怠!”
這番話,跟他的老子大禹消滅三苗族時所說的話大致相同。足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是很敬畏上天神靈的。
這次作戰,夏啟親自出馬,再次立彭伯壽為大將軍,他要一戰而立天下。
兩軍在甘地(今陝西西安)進行決戰,戰爭一開始,夏軍處於下風,因為對地形的不熟悉,被打得節節敗退。
這時候,勇敢的彭伯壽顯出他的過人之處,那就是置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精神,連斬了幾個撤退的小兵後,自己一個人揮舞著長劍,衝入敵群,左右開殺。
軍士們被他這種精神感染了,將軍都不怕死,我們怕什麼,都奮不顧身的殺入敵群,終於扭轉敗局,轉敗為勝。有扈氏帶領的叛軍全線敗退,撤出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