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讓李世民極為感嘆,同時心裡也暗暗讚歎的。
李世民不怕李超有錢,也不怕他多會賺錢。
只要李超不觸及到皇權的底線,有點錢算什麼。李超這樣的臣子,皇帝還巴不得他真的放下權力,離開朝堂去賺錢,去經營領地呢。
反正領地再怎麼經營,也有諸多條框限制著,又不是漢魏的諸侯國。大唐的領地,可沒有這麼大的權力。
李超願意放權,那他這個皇帝就願意讓李超去賺錢。何況,李超賺了錢,他也不虧的,新稅法下,李超賺的多,他收稅也收的多。
“承幹,一個厲害的皇帝,最重要的一點,是用好人。李超是人才沒錯,但李超太過鋒利,就如同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好好用,就會傷到算快。因此,我們不是必要之時,不要隨便拔出李超這柄劍,還是把他放在劍鞘中收納好更好些。”
“父皇,我不明白。”
“你現在不明白,但以後會明白的。我知道你親李超,跟他關係好,但那只是你們的師徒之誼。當你站在監國太子的角度時,你得換一種思考方式。”
遼東半島。
李超的船隊從石馬津離開的時候,已經擴大到了一百八十多條船,擁有四千餘人。
當這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現在青泥浦的時候,青泥浦城主沒有出城迎接,而是謹慎小心的派人來傳話,讓船隊在港外海上停泊,只許以小船運貨入港,並且限制船員數量。
“遇上一個聰明的了。”
“那又如何,憑他那三兩百人,也想對抗我們?”程咬金冷笑,“直接衝入港,奪城吧。”
李超點了點頭,一力降十會,他們確實有這個無視高句麗人的實力。(未完待續。。)
第976章 內相
下一章馬上連發!求月票!
“國無敵國外患,恆亡。”
漢京,東宮,講經殿。翰林學士承旨、黎國公溫大雅對太子說道。皇帝李世民已經率兵離開漢京,親征西域。
太子承幹留守監國,四位宰相輔佐。
李世民還安排了一眾大臣,每日輪流向太子講經。既講儒家經典,也講治國之道,甚至還講兵法軍事等。
黎國公溫大雅,太原溫氏三雄中的老大。太原溫氏三雄與山東顏氏三雄,並稱為此時士族家教最好的兩家。其中溫氏兄弟最早為李家皇朝效力。
尤其是溫大雅,隋時曾任東宮學士、長安尉,因父去世,解職歸家守喪。後天下大亂,不再出仕,李淵鎮守太原之時,結交往來。起兵後,特聘為大將軍府記室參軍,專門典掌機要。
李家打入關中,次年稱帝,溫大雅被任帶了為黃門侍郎,其二弟溫彥博為中書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職中樞,深受皇帝信任。
後來溫大雅主動辭職,免人非議,改任工部侍郎,再後來被李世民力邀出任陝東道大行臺工部尚書。玄武門前後,李世民特安排溫大雅出任洛陽,以為外應。
玄武門後,將其迎請入朝,封黎國公。
今年,五十四歲的溫大雅被李世民拜為翰林院學士承旨。
翰林院學士承旨,又俗稱翰林院長。
這是翰林學士之長,翰林院有六學士,還有諸多翰林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翰林院裡學士很多,翰林學士多不兼任,但翰林學士承旨只有一位,且職權很重。
在武德時,初設翰林院,但那個時候,翰林院裡的學士,是由太子崇文館和秦王府文學館裡的學士們升任。翰林學士,也基本上兼任其它一館學士,並另有其它官職。
當時的翰林學士,數量多,且職事不重,也就是一個榮銜。
但很多東西,在貞觀朝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三省六部制,以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