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7部分

采邑兵跟朝廷的兵當然還是不同的,朝廷的兵是受朝廷約束的,皇帝哪怕節制兵馬也受憲法約束。

但采邑兵不同,采邑兵屬於私兵,雖說調動也受朝廷節制。

但這采邑兵其實是為預防萬一的,一旦有意外時,那一支完全聽命於皇帝的軍隊就會有大用。

馬周感覺自己心跳的厲害。

剛設了一個太子采邑,現在又來一個皇帝采邑。

太子采邑是倭國,而現在皇帝采邑,更直接就是原來張家的南洋封地了。

“陛下,此事只怕朝廷大臣們未必肯支援!”

“總要努力試試,跟大家好好談,耐心談,朕相信大臣們最終能理解朕的想法的。不過此事,還是先由你來提。”

馬週一臉苦笑,無奈的點頭。

第1452章 三足鼎立

身為首相,馬周也還是很有自覺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哪怕如今實行這個內閣責任制,哪怕他可以直接不經皇帝而批示奏摺,處理朝政。

但他不過是皇帝的大管家而已,還是有任期限制的。說是內閣宰相最多能兩任十年,但又有一個每五年改選三分之一的限制,因此有些宰相是做不到兩任的。

他也相當清楚,做出了政績,那是在皇帝的領導下,是皇帝的領導有功。若是出了責任,自然就是宰相辦事不力。

內閣首相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國家那麼大,疆域萬里,百姓億萬。他這個首相,在內閣裡都還有另外八個宰相,說是群策群力,但也充滿競爭。而翰林院,又是專門盯著他們的。

內閣既決策,又執行。

可有時千辛萬苦想出來的決策計劃,翰林院卻可能找出理由否決不透過,他只能拿著退回來的決策計劃,與內閣諸相們一起再商議修改計劃。

更別說,還有御史臺整天盯著他們。

那更是一群完全不幹實事,就盯著辦事找麻煩的傢伙。

他們不像翰林院,翰林院負責審議封駁,否決他們的計劃,總還能列出個一二三四五各種理由來,得很充足。

可御史臺那些人,他們彈劾人,哪裡需要什麼證據。

他們擁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就算是聽到點流言蜚語,都能因此彈劾。他們不需要自己找證據,讓你找證據來辯護。

甚至議會那裡還有兩院議員一堆人呢。

而首相最不自由的地方還在於上面還有一個皇帝。

那才是真正的婆婆。

不管是提出五年計劃,還是各種其它方面的重大決定,那肯定得先向皇帝請示彙報的。

尤其皇帝還是張超,這種威望無比的皇帝,哪怕有憲法限制皇權,但很多時候,皇帝的中旨,比朝廷正式的詔令還管用。

皇帝一句話,比誰都管用。

有時,馬周覺得遇到這樣的皇帝是好事。

因為大方向他拿了,他只負責執行就好了,重大決策,皇帝會召開御前會議,與重臣商議拿出決策,這讓他壓力小了許多。

而且皇帝在重大決策上,還從來沒出現過什麼大問題,跟著皇帝的指揮走,總是對的。

做為首相,有時也還得為皇帝背鍋。

明明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不想出頭,他就得站出來。

上次太子采邑,事情辦的挺順,太子還記了他一個人情,這是好事。

可現在,皇帝采邑,卻很棘手了。

“無輔,陛下怎麼會突然提出這事來呢?這不是添亂嗎?這可不是太子采邑,只怕一提出來,到時肯定就群情洶湧啊,咱們內閣若是出頭提議,到時可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內閣會議上。

馬周把話題剛一提出,結果諸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