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寫的字。很奇怪的,一點殺氣也沒有了,只是普普通通一幅字而已。

不過,這僅僅只是字。

相對於字,如果將這一些字一個一個聯起來,遍觀整個書法之時,眾人更是止不住的尖叫。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正氣。

正氣指的是什麼。

正氣是光明正大的力量。

讀書十幾年來,每每老師都會讀,讀書人應該有一身正氣。

但是,對於正氣,很多人卻是不以為然。

因為在他們腦海裡,正氣好像是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

可是,當黃一凡一句“天地有正氣”出現之時,眾人內心的激動,卻是瞬間爆發了出來。

天地間是有正氣的,他賦予在萬物化為各種有形的存在。

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

這種正氣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為祥和的氣氛和開明的朝廷。

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就會出現,他們的光輝形象一一垂於丹青。

山川河嶽,日月辰星,就是正氣。

祥和開明,也是正氣。

義士丹青,也是正氣。

原來,正氣一直存在,正氣一直都在我們身旁。

可笑,以前的自己,卻是從來沒發現。

正氣歌這一首詩並不難理解,普通學生一看就能明白他的道理。更不用說,香江大學的這一些高材生了。也因此,這一首詩只是剛剛寫出,一眾學子就被這一首詩震得整個人都顫抖。

只是,這一首詩並沒有這麼快寫完。

為了真正讓人明白什麼是正氣,正氣歌接下來則是一連用了十二個歷史典故。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這一些歷史典故哪怕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也其中一多半。

特別是第一句,在齊太史簡。不少學子都知道,這句話說的是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中寫道“崔杼弒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最後崔杼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讓他寫在史冊中。

為了將真正的歷史寫下,太史連死都不怕,也要寫進史書,這便是正氣。

這十二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凜然顯示出浩然正氣的力量。

“天吶。”

“天地有正氣。”

“黃一凡。”

當黃一凡將這一首正氣歌寫完,香江大學的一眾學子卻是徹底的呆了。

這得有多大的才華,才能寫出如此正氣的一首詩。

不,不只是有才華這麼簡單。

如果沒有浩然於一身的正氣,又怎能寫出天地有正氣這樣的詩呢。

這會兒,他們看黃一凡的眼神已經變得有一些奇怪。

聯想到此前黃一凡在香江大學報上解釋的“至誠”,眾人內心一凜。

如果說此前還是半信半穎,那這會兒,眾人心頭卻是信了大半:“也許,黃一凡解釋的至誠,真有可能是真正的至誠。”

而同樣,這一首正氣歌一出現,哪怕就是書法大成的乘風,這會兒也被震住了。

起先乘風只看到黃一凡寫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