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真是……這成什麼規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否還記得,主角當年與閏土是多麼的親密。
大家是否還記得,主角回憶閏土給他講在田裡刺猹的畫面又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充滿回憶。
甚至,主角這一次回家其實除了看看故鄉之外,最想見的還是閏土。
只是,一聲老爺,衝破了一切。
是什麼讓原來的閏土與我的友情再也不再?
是什麼讓原來的閏土不再叫我迅哥兒,而是稱呼我為老爺?
是規矩。
而這規矩,便正是從祖祖輩輩歷史遺傳下來的尊卑有序的等級觀念。
等級。
是的,就是等級。
別認為這是封建時期的等級,也別認為這是以前的等級觀念。現在是現代社會了,現在是新中國了。不不不,等級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也不管是封建社會,還是現在的新中國社會。甚至,在現代社會,社會中的等級觀念更為的嚴重。
就像原來一位貧窮的村中少年一直被村裡人看不起,被村裡人欺負一樣,可是,過了十幾二十年之後,人們卻是發現,這位村中少年發了大財,亦或是當了大官。從此,原來看不起這位少年的人兒,就此變得看得起他了。原來欺負這位少年的人兒,變得再也不敢欺負他了。
不,什麼不敢欺負,恐怕這會兒連提以前的事兒都不敢提了。有些人,甚至還有事沒事跑去那位少年的家裡,巴結一下他,指望什麼時候能讓這位少年回頭幫他們一把呢。
如果不是現代社會早已不興叫什麼老爺,恐怕,叫老爺的又何止閏土一個?
當然,這並不是閏土的錯。
是誰的錯?
主角秋水先生也不知道。
就像秋水先生看著“宏兒“與“水生”一樣,當年的“宏兒”與“水生”之間的友情不正是自己與閏土的翻版呢?或許,他們現在還玩得很快樂,現在他們一直稱兄道弟。但是,誰能保證。過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他們的友誼還在,他們還能以兄弟相稱。
這是人的錯?
還是社會的錯?
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此丟擲。
===
ps:魯迅沒有寫過少年閏土這篇文章,小學課本上的少年閏土其實是節選《故鄉》裡魯迅回憶閏土的情節。所以,少年閏土裡的閏土與完整版的閏土有很大的差別。(未完待續。)
第五百五八章:有一種精神叫做:阿Q精神
故鄉緊接藤野先生一文,雖然故鄉看起來也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但故鄉與藤野先生這兩篇散文在回憶當中卻是蘊含了更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容。這個內容由初開始的令人驚豔,耳目一新,再到後面的沉重,以至於到最後,則是壓得有一些喘不過氣來。
而在故鄉之後,孔乙己則更是將這種沉重提升到了一個質的高度。
孔乙己說的是一個沒有考上進學的讀書人。
對於這樣的一位人物,事實上要分析他,則要對他進行多面分析。
首先,孔乙己做為一個讀書人,他有他善良的一面,或者說是人性閃光的一面。如孔乙己在教主角“我”寫“茴香豆”的“茴”字,這裡面的“我”可能不是秋水先生,可能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哪怕是我對孔乙己無理輕視,孔乙己仍是善良的一遍遍說,對呀,對呀,這個茴香豆是這樣寫的,但你知道其實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嗎?
其二,孔乙己在來店裡喝酒的時候,一幫小孩子圍住了他。各位想一想,其實當時的孔乙己是很窮的,他並沒有多少錢在店裡消費。難得的一次消費有小孩子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