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交,理由是:假如部落裡所有男人都不知道那個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後代,也許他們就都會對那個孩子好一點。

不管哪個假說是正確的,既然女人能夠想出辦法來“欺騙”男人,男人們也會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比如Jing液中含有雌性激素,就是為了讓女人趕快排卵,迎接自己的精子。

當然了,男人的這招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進化使然。那些不會“耍心眼”的男人都被自然選擇淘汰。

()

越想越胖?

你的大腦在想問題的時候真的多消耗了能量嗎?

成年人的大腦重量只佔人體總重量的2%,卻消耗了20%的能量。可見,動腦筋是很費勁的。

人們都喜歡把計算機叫做電腦,但是,如果從能量消耗的角度講,這個比喻是不準確的。電腦關機的時候不耗電,人腦在休息的時候卻仍然要消耗能量。於是,又有人把人腦比做汽車發動機,平時休息時就像汽車怠速,耗油量較少,動腦筋的時候就像行駛途中,油門肯定得一直踩著才行,耗油量立刻就上去了。

這個比喻聽上去很正確,至少直覺上如此。美國《身心醫學》雜誌(Psychosomatic Medicine)曾經招募了14名大學生做過一個心理測驗,讓他們分別進行三種活動:坐下休息,給一篇文章寫讀後感,做一個與記憶力有關的小測驗。半小時後讓他們去吃自助餐,結果發現,學生們在動腦筋後的飯量明顯見漲,平均算下來,寫完讀後感後吃下去的熱量比休息後多了203卡路里,做完小測驗後更是多吃了253卡路里!

問題是:學生們動腦筋時到底多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的能量呢?

為了回答類似問題,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有人做過試驗。1953年,一位名叫路易斯?索科洛夫(Louis Sokoloff)的美國醫生在一位大學生志願者的頸靜脈裡插入一根針管,隨時監測他的大腦耗氧量,以此來間接測量這位大學生在休息和動腦筋時的能量消耗。出乎索科洛夫意料的是,這位大學生在閉眼休息和做數學題時的大腦耗氧量沒有任何差異。

索科洛夫認為自己的試驗精度不夠,因此沒有繼續做下去,這個試驗結果也因此而被埋沒了很多年。直到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掌握了更加精密的測量方法,重新開始研究大腦的能量消耗,得出的資料和索科洛夫的相同。從總體上看,動腦筋並沒有多消耗能量。

但是,如果具體到大腦的不同部位,差別就顯出來了。有一種技術名叫“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成像技術”(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可以對大腦進行三維立體掃描。掃描前先給志願者服用一種帶有微量放射性的葡萄糖,然後用PET跟蹤葡萄糖分子的走向。眾所周知,葡萄糖是能量分子,葡萄糖分子聚集在哪裡,就說明哪裡的神經細胞正在拼命工作呢。

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生理學家馬科斯?雷克利(Marcus Raichle)試圖利用PET技術研究人腦的哪部分與語言有關。可是,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人在休息的時候,人腦中的某些部位異常活躍,可一旦他開始動腦筋,這部分就突然“冷”了下來,葡萄糖不再在這裡聚集了。

和索科洛夫一樣,雷克利當初也認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是背景噪音。但是,雷克利的同事戈登?舒爾曼(Gordon Shulman)不這麼想。他把134名志願者的PET資料綜合在一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這個奇怪的部位在每個人那裡都是一樣的,都位於大腦皮質的中軸線上,從前額一直延伸到後腦。兩人於2001年聯名發表了這個試驗結果,並把這部分奇怪的腦組織命名為大腦的“預設網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