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了嗎?……”
馮曉剛語氣十分不客氣:“那些說李小樂用這話炒作,根本就是不過腦子,時代週刊的原版上,李小樂明明說的是他是三十歲以下的最佳導演,這話有錯嗎?你們找一個三十歲以下比他牛的導演?媒體隨便一煽動,你們就罵他炒作,稍微用腦子想想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不管是真是假,那些拿這個做文章的媒體們卻都沒有去調查的意願,他們需要這個李瘋狂囂張的話題,只是反覆轉載那些斷章取義的話,然後添油加醋評論:“李瘋狂確實已經是華語影壇的導演一哥了,從採訪中看,他根本看不起其他的亞洲同行,他計劃明年登入美國,似乎完全不在乎華語市場了。”
“李小樂顯然只是在嘴硬而已,他現在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拍攝這部電影,怎麼可能拍出好東西。”之前跟李小樂進行過敵對營銷的張衛平也在採訪中發表了自己的評論,他才不管李小樂是不是真口出狂言呢,他只是巴不得現在在風口浪尖的李小樂再罵他兩句,再搞搞低對營銷,拉高年底張一謀《千里走單騎》的知名度。
“在這個圈子裡人都是會變的,李小樂肯定也不知道自己的變化,他恐怕已經成了一個狂妄的獨裁藝術家,在他的心中,所有其他的導演都沒有他強,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這麼多部電影票房成功,覺得自己牛是很正常的,還好他沒得金熊,金棕櫚的,要不恐怕他誰都不放在眼裡了。”
張衛平還語氣激動地道:“像是這樣的純商業片導演就不應該抬的太高,李小樂現在這種心態或多多少都是媒體捧殺的結果,你們應該多關心關心中國的藝術電影,比如一謀這次《千里走單騎》,高倉健這種表演藝術家才應該是我們圈內人推崇,而不是把話題都圍繞這個小孩。”
“李小樂為什麼不能說自己是最好的導演?”罵戰升級幾天之後,與李小樂穿一條褲子的姜聞,終於也忍不住加入了這場媒體爭論,他接受搜狐記者的採訪,在網路上發表一篇文章表自己的態度:
“藝術這東西就是主觀的,每個藝術家都是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就算是街上賣燒餅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燒餅是世界上最好,為什麼李小樂不能說自己是最佳導演,我就問你們一個問題,誰敢說自己的媽不是世界燒菜燒的最好的?難道這話也是狂妄,這話也應該被人批?
何況人家李小樂拍出了《讓子彈飛》,拍出了《賽德克·巴萊》,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在他這歲數還沒他本事呢?為什麼一群他媽的外國人就可以當最佳導演,中國人就當不得,我看李小樂不僅僅是三十歲以下的最佳導演,再等20年,他就是世界五十歲以下的最佳導演。”
“李小樂的電影好不好,他的導演水平怎麼樣,不是你們說了算了,是要觀眾說的,他又兩部電影票房過億美金了,請問你們,現在有哪裡24歲的導演有兩部過億美金的作品、他是不是世界上同年齡段最好的導演?”
姜聞的文章,讓圈內人感覺到了什麼叫做情意相挺,明明是大家都知道荒唐的東西,姜大導演偏偏能圓回來,就差把黑的說成白的了:
第432章 第432場 痛苦的不夠
看最快更新
“狂妄或自信,李瘋狂的究竟處於何種影壇地位?”搜狐娛樂登出了這個人物專題報道,到底李小樂是周黃昏、張衛平等人說的那樣變成一個庸俗狂妄的迷途青年;還是馮曉剛,姜聞等導演口中所說的正在成為真正最好的導演?
搜狐娛樂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反方觀點,李瘋狂正面臨著“辦公大樓法則”。這個法則是英國曆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一個管理規律。當某個或商業或政府組織的辦公大樓設計得越完美,裝修得越豪華,那麼該組織離解體的時間就越近。而很多企業的例項都證明了這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