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楚家家主當年簽好的文書辦事。
後來,經過了相爺和妻子商量,最後讓剛出生才兩個月的小兒子姓韋,其他兒子繼續姓楚。
哪兒知道,小兒子也是個短命的,不到半年,又夭折了。
韋家就此沒了繼承人。
但姓楚的兒子卻有三個。
最後老相爺拍板,要老二兒子生的一個孫子姓韋。
可這樣一來,這楚二老爺在外面和人來往就尷尬了,有人會稱呼他韋二老爺,有人稱呼他楚二老爺,說是二老爺,可其實他也算是楚家的長房嫡子,因為他上面那個過世的大哥姓韋,所以他算是楚家的長子,可偏偏排行老二。
所以,相爺府裡的人際關係相當的複雜,不清楚的人一下子不留神就會喊錯了。
姓韋的孫子作為相府的繼承人,可以繼承韋家所有的財產,這也是當初大夫人成親時,為何能有那麼多的嫁妝的原因。
而蘇心荷的母親是跟著男人俬奔的,沒要嫁妝,這也是為何大夫人一句話,就能把屬於蘇心荷母親的嫁妝要了過來的原因。
因為她不要,那些東西留在相爺府,也多半是給姓楚的人。
孫子姓韋,畢竟年紀還小,而且他頭上還有一個姓楚的老爹,所以韋家和楚家的人雖然是一家,同一個父母生下的,但又不是一家人。
楚家是相爺夫人的孃家,而韋家才是相爺的家。
可不管是姓楚,還是姓韋,同樣都是老相爺和相爺夫人的兒子。
現在,隨著老相爺年紀越來越大後,相爺府裡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但這些爭鬥都是地下進行,明面上大家還都維持著家庭和睦的一面來哄騙老相爺老兩口。
安寧之所以對相爺府這麼瞭解,是因為秦世子曾調查過相爺府,就把這一切,當作笑話講給她聽了。
那時候,安寧還小,現在已經過去七八年了,相信相爺府現在斗的更加亂了吧?
兩個姓楚的嫡女,竟然都在明面上鬥了。
楚七的問話,讓楚五臉通紅,不知該做何答。
突然,她身後的大丫鬟走了出來,雙膝一彎,跪在大家面前,淚流滿面道,“不是的,這簪子不是我們家姑娘送的,是奴婢的錯,奴婢拿錯了,當時簪子已經到了大表姑娘的手上,我家姑娘又不好意思明說,也不好意思換回來,就想著日後再補償大表姑娘什麼,這一切都是奴婢的錯,不關我們家姑娘什麼事啊。”
這丫鬟一看就是個機靈的,跑出來把所有責任往自己的身上扛,把楚五摘的乾乾淨淨的。
一個丫鬟的名聲,一文不值,與楚五姑娘的名聲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這丫鬟今此一舉後,楚五一定會看重她,還會大賞她。
一個丟了臉面的舉動,換來日後光輝燦爛的人生,這筆帳怎麼算,都划算和值得。
安寧朝丫鬟扔去一個讚賞的眼神,就天真的笑道,“原來是拿錯了呀,怪不得呢,我就說嘛,我和五表姐在成親前也沒見過面,又沒有恩怨,怎麼會拿這樣一個上不了檯面的東西給我做添妝,原來是她手底下的丫鬟做事馬虎,才產生了這些誤會。”
這麼說,安寧好似是相信了丫鬟的說詞。
但這裡的姑娘家,哪一個沒有一點兒的小心機,後院裡的那些個腌臢事情,都是心照不宣啊。
她們心中有數,嘴裡卻順著安寧的話往下說,都是在指責丫鬟做事毛裡毛糙,連準備的添妝也能拿錯。
甚至,有的人還指桑罵槐,明裡暗裡都在指責丫鬟的一舉一動,都是有人背後指使的。
逼得那丫鬟急眼了,一頭往柱子上撞去。
當然,一屋子的人都在,自然不能讓丫鬟撞死,立即就有機靈的下人手腳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