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6部分

制下,中書省本來並不負責裁決政務。

政務的裁決在尚書省和門下省,但隨著李世民在位以來,議、表、狀等文書的大量增加和中書省地位的改變,以及皇帝上朝議事的減少,中書舍人們侍奉進奏的職掌逐漸發展為參議表章,從而逐漸獲得了裁決政務的職權。

在如今的朝堂議事章程裡,門下中書兩省處理由下通上的文書分工中,議、表、狀等上於中書省,由中書省官員商量可否,連署而進奏與皇帝。

中書舍人這種權力,是在這兩年才從皇帝手裡得到的,這甚至是史上本來沒有的。在史上,中書舍人的這種權力,起碼要等到武則天的時候才逐漸獲得。

獲得了這種權力的中書舍人,其實已經是權柄極重,中書舍人也被稱為了儲相。

如今政事堂從尚書都省移到了中書省後,中書省已經成為了政務運作的中心,這也適應了議表狀等奏事文書大量增加的形勢。

中書舍人們的六押和五花判事,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出來的新制度。

以前地方官上奏的表狀原本,必須經過中書省呈奏,但中書省過去的職權也僅是侍奉進奏而已。但如今隨著地方事務的增加,地方官上奏的表狀類文書也越來越多,因此中書省也向著具體政務的處理和裁決發展。

皇帝年初有奏,諸道宣撫使、大都督和諸州刺史、都督以及京官五品以上在外者所上之賀表,令禮部整比,送中書錄賬總奏。後又有旨,諸奏軍國事者,並須指陳實狀,凡須奏請者,皆為表狀,則送中書省。

如今的中書省,已經兼掌執政。

在現如今中書省逐漸獲得政務裁決的同時,尚書都省會決政務的職權在逐漸的喪失。雖然尚書左右僕射依然是幾個宰相里的差不多首相次相,但他們更多的其實是變成了中書省政事堂裡的宰相之首,而不再是過去尚書都省會決政務之首。

甚至現在中書、門下兩首的長官開始兼任六部尚書,例如李超就在新年前幾天,被李世民改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中書令銜,兼任戶部尚書。原來的平章事銜,變成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了四個字,表明瞭如今朝廷中樞從尚書都省轉到了中書省,連門下省也與中書一起成為了朝廷的決策中樞。

李超原是檢校尚書左僕射,如今卻變成了檢校中書令,這是不降而是升。

兵部尚書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戴胄,都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得以拜相出席政事堂傳言。

實際上,原來尚書都省會議裁決的政務,已經逐漸轉移至政事堂裁決,這其實已經不是隋以來的三省制度,而是完全改變了。以前三省制下,是由尚書左右僕射進行處理,地方要將情況向尚書省彙報。

而現在,政務由政事堂會議裁決,政事堂轉到了中書省。進入政事堂的,也不再僅是三省長官,而變成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既為宰相。

房玄齡和杜如晦如今做為朝中宰相之首,也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左右僕射之職,而是他們身上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官銜。如果沒有這個官銜,就算是左右僕射,按新制,都不能出席政事堂會議,也自然就算不得宰相。

如今的朝堂上,中書令已經和左右僕射平起平坐,甚至中書令都隱然在超過左右僕射,成為政事堂的新主持者,李世民都在考慮,要改任房玄齡為中書令,以杜如晦為侍中,而把左右僕射這兩個尚書省長官,空置。

以加強中書省取代尚書省成為朝廷新中樞的決心。

基本上,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在明天的元旦大朝上,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新任命就會下來。

到時左右僕射就會空置,那時尚書省實際上就會由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兩個過去的左右僕射副手來實際主持尚書省政務。

尚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