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道佈告發出,如同在平靜的湖泊中投入了一塊巨石,整個京城人人皆惶。百姓們關上家門議論紛紛。
“命案頻發,盜賊猖獗?……沒這麼嚴重吧?咱們天天待在京城裡,沒聽說發生過什麼命案呀,盜賊更連影兒都沒見著。”
“是呀,若說這世道確實艱難,但也沒佈告上說得那麼邪乎吧?好好的還宵禁,以後咱們晚上串門子都不行了,咱京城可有好幾十年沒宵禁過了,開春的時候突厥大軍南下,連下數城,眼看就快打到京城了,皇上都沒下旨宵禁呀……”
“你們懂什麼?這佈告裡有文章呀。府尹陳大人被撤,什麼命案,盜賊,那只是做給咱百姓看的藉口,我估摸著朝廷裡最近可能要出大事,沒瞧見滿城的軍士嗎?看樣子這是要打起來了……”
“啊?真的?這可如何是好?我們可都是本份的百姓呀。”
“亂世之人,命如芻狗,咱們還是好好活著吧,不該咱們操心少瞎想。”
“唉……”
百姓尚且如此驚惶,京城的官員們就更加惶惶不可終日了。
能在京城裡當官的,都不是簡單角色,皇上發的那道佈告,他們第一眼便從中看到了蹊蹺。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感到惶然。
所謂“命案”,“盜賊”云云,自然是騙不了明眼人的藉口,關鍵是這道佈告的背後,皇上究竟有何用意,調兵入城,實行宵禁,將陳久霖撤職查辦,在某些心中有數的官員眼中,皇上這一系列的動作,表明了一個足以震驚朝堂所有官員的態度。
皇上,要向潘尚書動手了。
※※※
佈告公佈的第二天早朝,註定是一個令群臣頭暈目眩的日子。
按慣例山呼萬歲後,群臣各自排班站好。由於近日京城內氣氛緊張,陰雲密佈,群臣們心中惴惴不安,所以當皇上身邊的小黃門手執拂塵,高喝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後,群臣們卻沒有一人出班奏事。他們有一種預感,今日的早朝,主角另有其人。
是的,主角確實另有其人。
等了許久之後,方錚不負眾望的越眾而出,一臉平靜的跪奏道:“微臣有本要奏。”
皇上清冷的聲音遠遠傳來:“准奏。”
方錚朝著文臣列班最靠前的一個空位置看了一眼,然後笑了笑。
那個位置是潘尚書的。如今潘尚書以年邁病重為由,辭了朝務,安心在家養病,所以朝班中屬於他的位置便一直空著,沒有哪個大臣敢站在那個位置上,那是潘尚書在朝堂中摸爬滾打三十多年才站上去的位置。
方錚收回了目光,低下頭恭聲奏道:“微臣彈劾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成國公潘文遠。”
潘文遠,是潘尚書的名字,這個名字已有多年未被人提起過了。滿朝文武都稱他潘尚書,潘大人,潘太師,老大人,或直接稱恩師,就連皇上,也以“老尚書”稱之,從未直呼其名。
方錚這句話說出口,滿朝文武頓時驚呆了。
朝堂博弈,向來都是幕後操作,暗中指使。大臣之間便是有天大的仇怨,表面上仍保持著一團和氣,演給皇上看,演給別的大臣看,甚至是演給對手看。絕少有這樣撕破臉皮直接在金鑾殿上彈劾的,如果哪位大臣這麼做了,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失去理智了,二嘛,就是他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有把握將罪名落實在被彈劾的人頭上,否則沒人會這麼做。
方錚只是個五品閒官,而他彈劾的,卻是執掌吏部三十年,在朝堂上呼風喚雨,一手遮天,並且兼為太子恩師的潘尚書。
群臣們面面相覷,心中都存著同一個念頭,這小子瘋了嗎?或者,這是皇上要向潘尚書動手的一個訊號?
金鑾殿內鴉雀無聲,群臣們的心提得老高,大氣都不敢出,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