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時晏清朗的聲音響起:“兒子認為,律法上規定的連坐罪不對。一人做事一人當,犯罪更應該是犯人本人承擔。”
他看著燕錦陽,漂亮清淺的眸子裡,有兩種情緒在互相拉扯。
一邊是感情。
如果說哥哥姐姐中誰最溺愛燕錦陽,那一定是他。
別說只是替他受罰,如果燕錦陽真的犯下什麼罪,他都恨不得以身代之,無條件偏袒。
一邊是理智。
在他腦海中有一個聲音,這道聲音告訴他:規矩、律法,都不能徇私。
不能感情用事。
做錯事的人應該承擔責任,這個道理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親疏遠近。
而其他人,不應該為這個人負責。
在燕時宴看來,頂罪本身也是一種犯罪。
因為那樣一來,本應該承擔責任的人,逃脫了責罰,那麼他就會抱著僥倖心理,下次繼續犯錯。
沒辦法真正起到讓他改過自新的作用。
這些,都是他識字後,透過看書學習,又因為兒時經歷的坎坷,自己所誕生的想法。
原書中給他的既定命運仍然在起作用,讓他在所有書籍中,對律法更感興趣。
他讀過的,不只是本朝律法,還有前朝的。
可能是因為從小生長環境過於閉塞,沒辦法正常擁有社交活動的緣故,燕時晏有一套自己的思想準則。
他沒有被當下的社會給教化過,形成自己獨立的三觀,且不容易被撼動。
比如,他認為“連坐罪”不對,就堂而皇之說了出來。
絲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但是在封建王朝,“連坐”是一種對統治者來說,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就像之前,他們在溫泉別院裡遇到的那一村遷戶,便是因為村裡出了逃兵,導致整個村子裡的人,都被連坐。
做官也有舉薦制度。
如果舉薦的那個人出了問題,可以追責到舉薦人。
抄家大罪,更是一個人犯罪,整個家族都會遭殃。
每個人,不只是為自己行為負責,還會連累他身邊的家人、親朋。
以嚴苛的連坐,以此來震懾所有人。
並形成一種互相監督的機制,猜疑鏈就此誕生。
秦瑤光知道連坐的弊端,可對於燕時晏在這麼小的年紀時,就能直擊背後的真相,她很驚喜。
時晏這個孩子,究竟還藏著多少她不知道的思想?
比起她的欣喜來,燕長青更多的是驚嚇。
燕時晏這句話,直指律法根本。
往大里說,就是挑戰整個朝廷。
如果被有心人聽去,並添油加醋加以擴散,有招來禍端的可能性。
畢竟,他和長公主的身份都如此敏感。
由他們本人做些出格的事,沒什麼。
無論是秦瑤光以強硬的手段,讓人在太府寺查賬,還是他使人圍了薛府,都是看起來很容易招惹是非,但細究起來,卻沒什麼大錯的事。
質疑律法,就不一樣了。
誰會相信,這樣一句話,是出自十多歲少年之口?
如果有人煽動,給長公主安上一個目無法紀的罪名,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時晏,”燕長青開口,神色嚴肅,“你記住,今天你沒說過這句話。”
燕時晏不服氣。
對這位近日以來,存在感才格外強烈的父親,他本就不認可。
燭火落在他漂亮的眉弓上,在他的雙眸裡搖曳。
“是我說錯了嗎?”
他朗聲詢問,口氣有些衝。
秦瑤光這時也明白過來,她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