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的晚場晚餐耗時最長,從20:35一直到夜裡23:30。
不管是哪一場,都一定是慢餐,就算是隻有一個半小時的早場晚餐也是一樣。
殖民電車餐廳有非常完整的西式選單,從開胃菜、前菜到主菜和甜品,一應俱全。
認真算起來的話,電車餐廳的菜式是可以被稱作澳大利亞菜的。
至少在食材的選擇上,是非常本土化的。
比較經典的前菜有tasmania atlantic salmon(大西洋塔斯馬尼海域的三文魚)和peper crusted kangaroo(黑椒袋鼠肉)。
還有點單頻率最高的主菜victorian farmed eye fillet(維多利亞本地農場肉眼牛排)。
要說電車餐廳有什麼不能克服的短板的話,就要屬電車餐廳無法克服的“廚房”空間狹小的問題。
“廚房”烹飪場地受限,所以選單上面的菜式,都是套餐形式出現,選擇不夠豐富,這裡面的很多菜式還都是提前烹製好的。
廚師只要在電車上做最後的一道加熱控制火候的工序就可以了。
不過呢,殖民電車餐廳從1983年一直開到現在,已經對菜品的製作和加熱做過很多次改良,並不會因為是提前製作而使得美味盡失。
這就和航空公司的頭等艙的餐食製作是一個道理,食材有限制,烹飪方式有限制,但是不能影響餐食的質量。
越是隻能做簡單加熱的餐食,越能考驗一家航空公司的在自己的餐食上的用心程度。
儘管每家航空公司,都找了非常有名的主廚來設計自己國際航線頭等艙的餐食,但做的好的和做的不好的頭等艙食物中間,依然有一條巨大的鴻溝。
電車餐廳提供的菜的水準,絕對是在墨爾本西餐廳的平均水準之上。
如果中午吃飯的是六個人的話,還能坐在同一排,這樣的話,雖然中間有過道隔開,但是過道很小,六個人要一起聊天也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今天中午吃飯的是七個人,就只能是分開前後兩桌。
電車餐廳的椅背很高,有椅背擋著,前後兩桌人之間就不太好聊天。
因為選了電車餐廳,顏灩畢業典禮這天的午餐,註定是一個三人桌和一個四人桌。
四個家長坐一桌,三個小輩坐一桌,正常的安排肯定是這樣的,這也是鮑鮑一開始的計劃。
但是七個人上去電車餐廳之後,這個最正常的安排,就開始顯得非常不正常。
三個人的這一桌,各個都是在國外待了很久的,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四個人的那一桌,除了顏達邦非常透徹地研究過機械英語之外,另外的三個人對二十六個字母都感到陌生。
遺憾的是,選單不是用機械英語寫的,顏達邦拿到選單之後,除了不知道要怎麼說,更加不知道要怎麼點。
儘管殖民電車餐廳都是套餐的形式,但這也並不代表,套餐裡面是毫無選擇的。
前菜要選,主菜要選,更為重要的是,電車餐廳的飲料和酒單很豐富,想要喝什麼這件事情,是肯定要自己點的。
上車沒多久,大伯母第一個離開四人位,走到顏灩的這一桌:“和他們在一起,等下點了什麼都不知道,我還是和你們一起坐吧。”
鮑鮑也開始覺得之前的“分桌”安排有些不太合理。
“要不我去陪叔叔阿姨坐吧。”鮑鮑說完,就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了實踐。
顏灩一開始覺得鮑鮑的安排很合理,轉念一想,就又出問題了。
鮑鮑不太適合跟思想保守的顏定邦坐在一桌。
顏定邦現在是還沒有搞清楚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