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頓了一下,嘉靖才繼續道:“朕知道你和他們不一樣,你說這番話乃是發自肺腑,是希望朕不要去學那王生,空有一身才智卻一事無成,是嗎?”
徐謙如逢甘霖,連馬屁話都省了,道:“陛下明察秋毫。”
嘉靖笑吟吟地道:“你隨朕來。”
他丟下這句話,居然負著手,旁若無人地直接出了暖閣。
徐謙坐在那兒,一時有些跟不上嘉靖的思維,倒是邊上的黃錦催促,道:“快,跟著陛下。”
徐謙苦笑,隨著嘉靖出去,嘉靖並沒有乘攆,直接領著徐謙往宮中深處走,沿途所過的亭臺樓榭,把徐謙的眼睛都看花了,嘉靖突然放慢腳步,等徐謙追上來,突然笑道:“你看,這像不像一個籠子?”
徐謙搖頭,鄭重其事地道:“這是紫禁城,是大明朝的中樞,天下政令出自這裡,陛下是這宮裡的主人。”
嘉靖冷笑道:“想不到你也有糊塗的時候,那麼朕告訴你,朕自進京,就一直呆在這座宮裡,從未出宮一步過,只是這小小的洞天,朕卻每日從這裡走到那裡,再從那裡走回來,有時乘攆,有時步行,這裡的一草一木,朕都已經瞭若指掌。你說這裡是天下的中樞,朕卻要告訴你,天下的中樞並不是在這裡,這只是一處城牆圈禁起來的大院子,朕不知道江南是什麼樣子,不知道河水氾濫是什麼慘狀,也不知道市井百姓吃什麼用什麼,兵家有云,知己知彼,則百戰不殆,可是朕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不知道朕祖宗留下的江山到底是什麼顏色,又是怎麼個光景,朕什麼都不知道,既然無知,那又奢談什麼政令?一個連河水氾濫是什麼樣都沒見過的人,一個連災民都沒有見過的人,如何發出政令,又該如何下旨救災?”
徐謙若有所思,他突然發現,嘉靖似乎指出了問題的本質。
嘉靖冷冷一笑,道:“正是因為如此,朕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看不見,所以要治理這天下就必須依賴別人,朕治江山,就必須靠百官,河南若是發生了水災,則河南的官員傳文至上憲,又轉至各部,各部送入內閣,內閣轉呈通政司,通政司將奏書遞到朕手裡的時候,千里之外的災情最後變成了什麼光景,也只有天知道,朕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奏報無誤,相信該地縣令沒有欺瞞,相信該地知府沒有包庇,相信本地佈政和巡撫官員沒有糊塗,相信六部的官員大臣心繫災情,相信內閣能秉公而斷,至於朕……”嘉靖目光幽幽,整個人身上發出了一股徹骨的冷意,慢悠悠地道:“朕無非是提線木偶,是下頭這些人的工具,天下要太平,並非關係在朕身上,而是關係著內閣,關係著六部,關係著各地督撫,關係著各府各縣,他們……才是這天下的主人,他們弄得一塌糊塗,千秋史筆,則會把這些統統算在朕的頭上,他們若是有了實績,那也和朕沒有多大關係,至多也就是說朕慧眼如炬,挑選了幾個幹才。”
說了這麼多,他帶著幾分憤怒地看向徐謙,道:“那麼朕要問你,朕要才智有什麼用?朕越是聰明便越是痛苦,越是能洞悉人心就越是難眠,你懂了嗎?朕的才智沒有用的,天子之智比你這讀書人之智都遠遠不如!”
…………………………………………………………………………
第三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六章:聖旨是可以倒賣的
嘉靖幾乎是怒視著徐謙,可是徐謙卻是知道,嘉靖憤怒的並非只是目中的物件,他的目光已經穿透了虛空,看向了一個群體。
嘉靖太聰明瞭,越是聰明的人越是痛苦,正是因為這種聰明,使他看透了所謂皇權的本質,皇權——並非手握生殺奪予,甚至大多數時候,這個男人根本就不是王朝的統治者,雖然他在名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