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長圍將方圓二十里全部囊括在內。士卒無論是放牧還是打柴。都不許離開長圍,哪怕是護送軍糧的民夫,亦是緊隨大軍之後不許稍離。而長圍左右前後三百里處,則有左都督朱榮率人搜尋,可謂是萬無一失。
跟著大軍行進了這麼些天。對於這三十萬軍隊外加數萬民夫浩浩蕩蕩行軍的場景,張越早已經見怪不怪。他自然不如文思敏捷能夠在馬背上隨行記錄賦詩的金幼放,但跟在後頭也是抓緊時間記錄。然而,沿途倒是看見過好幾次被人棄置不顧的蒙古包,但不要說阿魯臺,就是連小股的蒙古兵都沒有撞見。想起那時候阿魯臺揮師攻興和的氣焰。再想想如今的避而不戰,他自是明白這便是草原民族出了名的原則。
欺軟怕硬,打得過就欺。打不過就跑。這簡直是屢試不爽的真理。
這期間也不是沒遇到過狀況,就比如說,大軍快到應昌的時候,開平急報虜寇興和,但朱橡壓根不理會回援的說法,只抓著最要緊的那一搗黃龍,除了賊窩之外什麼都不用管。終於。在前幾日搜尋一無所獲之後。朱榮終於擒獲了一些還來不及撤離的勒鞋人。
對於一心想要一次性解決阿魯臺的朱林來說,抓到了活口自然是精神一振。而對於尚無資格參與這種場合的張越來說,審問這些人的結果實在是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此時此剪,他奉旨前往中軍安遠侯柳升處傳命,迴轉的路上正好遇到了已經升職的周百齡。
“小張大人,聽說抓到了教子?”
“就是幾個零散的牧民。看到那陣仗嚇破了膽,恐怕問不出多少訊息。”張越見周百齡一身盔甲,便笑著說道”x不是我潑你的冷水,這一回恐怕不像前兩次,打不起來。阿魯臺實力未曾全部恢復就想著挑釁,再加上得知部酋離心,如今肯定是眾叛親離。有了上一次撞上大軍大敗虧輸的前例,他這一次大約只有避開大軍逃遁這一條路可走。
他可以一直向北逃,咱們卻不可能一直往北追。畢竟。瓦刺這一次只是表面恭順,卻壓根沒有派兵隨同。”
“都是一群養不熟的狼崽子”。
兩人在這裡說話,帶著幾個親兵過來巡視的御馬監太監劉永誠正好聽得清清楚楚,於是便吩咐隨從不許出聲。站在原地細細聽了一會。等到兩人都過去了。他方才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旋即不動聲色地繼續巡視。等回到了御帳,得知之前抓到的幾個鞋鞋人都說不少教鞍部落聞聽明軍大軍壓境恐懼不安地各自散去,阿魯臺只帶著本部萬餘人倉促撤退。儘管透露這訊息的小太監說皇上不相信,但結合張越那話,劉永誠已經是信了。
擺擺手吩咐了那小太監下去,他便心裡盤算了起來。二月底出征。如今已經是六月初了,整整三個多月,京師和行在雖說一直都不曾斷了訊息,但皇帝不放心京師,皇太子不放心這行在,兩頭那心思恐怕都是一模一樣的。要真是阿魯臺逃了,那麼立刻就能回師,為了避免重蹈永樂十二年的覆轍,看來得趕緊和京師的皇太子通個訊息,至少心裡有個預備。
存了這心思,這天晚上從御帳出來,劉永誠便匆匆回了自己的帳子。他乃是燕王府伺候過的老人,讀書寫字雖說算不得上等,但寫寫信還不在話下。匆匆忙忙寫好了信之後。他思忖著混在驛站軍報上送回去多有不妥,便叫來了一今年輕的心腹親兵。
“穆正,你今晚準備一下。給咱家送一封信回去。唔,得找一個藉口,,對了,皇上今天提過,說是如今天氣炎熱,軍醫不足,正好咱家派你去一趟開平。到了那裡。你就星夜回京,把信送到御馬監給馬雲馬公公,明白嗎?”
“是小的明白!”
這軍中的聰明人遠遠不止那麼一兩個,那些兩次隨同北征的武官勳貴心中嘀咕,白天一直陪侍在朱林身邊的楊榮和金幼孜也覺察到了端倪。內閣那麼多臣子。六部這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