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鴨式教育,朝堂上也得多聽多想,跟著幾位重臣的意思走,少做判斷。所以他的日子過得枯燥無趣,責任倒是扛著一大堆。

他並不太明白自己是誰,但后稷與召公都說他就是太子靜,那就是吧,所以這些事務都是他應該承擔下來的,不出意外的話,整個周朝的馬韁,也要在他手上握幾十年。

姬靜坐在席上等待臣子進殿。

周王路寢(正殿)寬大得很,梁也十分高,殿中空蕩蕩地,好像各方向來的風都會刮進來。他坐了沒一會兒,就覺著冷,想到外面去曬曬太陽。

叮叮咚咚的玉石聲響起,據侍人(又稱寺人)傳報說,今日求見的是后稷。

“讓他進來。”

后稷進殿內,神情恭敬,身後依然跟著句龍,神情依然倨傲。

姬靜對昔日的師長必須表現出格外的尊敬,於是先受后稷的君臣之禮,再回以師徒之禮,隨後問:“不知先生前來何事?”

“王,立春將至。”后稷低首看著自己的足尖,道,“自明日開始的十二日內,陽氣上升,春木萌動,正是農事之時。王應及時齋戒淨浴,監督春耕,預備籍田禮了。”說完,他含著微笑,點點頭。

所謂“籍田禮”,是那個名叫姬旦的周公訂下的《周禮》之一部分(現在輔佐姬靜的周公是其後人)。

這裡的“籍”,是借的意思,就是借用庶民來耕種公田,籍田就是這樣運作的公田。這種公田名義上是天子親自耕作,收穫的糧食用來祭祀先祖,也養活“不素餐兮”的貴族包括巫官等,田地面積廣闊,可不是城外某處耕一耕就算了的,那都是上千畝的大片兒地。

這個籍田禮就是要借用民眾的力量來幫上層人氏耕田了,所以天子和卿士都要出來做個表率,走在其他階層的勞動者前面,先動手挖土。“王挖土一下,其後每降一級挖土次數加三倍,即公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到庶民就把千畝的公田耕完。耕田完畢,宰夫陳列酒食,膳宰在旁監察。膳夫引導王先享用牛、羊、豬三種牲口肉做成的‘大牢’,然後公、卿、大夫依次品嚐,最後庶民把‘大牢’吃完。”

這禮儀挺有意思的,跟三軍打仗一樣,現代人看著特熱鬧也特逗,搞不好還會生出心嚮往之的慼慼然之感來。

后稷來提醒姬靜要準備籍田禮了,這也是《周禮》上規定的程式。籍田禮之後,底層的巫官便要行走在鄉野田間,提醒農人開始耕田墾地,不可耽誤農時了。

說《周禮》管得寬也好,說當初周公考慮得周到也好……總之把人放進條條框框裡,那是為了方便管理,絕對不是為了發揮你的潛能。然則世人總是爭先恐後擠入條框之中,並且以此為傲,對跳出條框之外的人嘲諷鄙夷,這也是無奈之舉,以華人的傳統美德觀之,實應諒解並逆來順受。

“此為王即位以來首次籍田之禮,請務必謹之慎之,事前須詢問周公詳細。”后稷說著,看這架勢便要告退了。

姬靜端坐著,口中卻道:“朕以為不妥。”

后稷怔了怔,並無回話或是追問。

句龍抬首,本想質問姬靜這叫什麼口氣,但發覺后稷沒有吭聲,便也按著性子,等這兩人分解。

姬靜說:“先生,朕預備從此廢止籍田之禮,你看如何?”

“……”后稷想了想,道,“周以農立本,分封天下,萬民立足為社,立身為稷,籍田禮為——”

姬靜打斷後稷的陳述,挑釁般詢問道:“——先生何不直截表態?”

后稷閉口,沉默片刻之後,道:“臣以為,不可。”

“召公與周公共和執政十四年,都無舉行籍田禮,封田不見荒蕪,民眾照樣有食有衣,而公田或廢棄,或轉賃於士族……”姬靜道,“朕以為,是以更為妥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