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芊葉,在好奇之餘,並無惡意,從而進一步有了欣賞之意。
後來,皇帝失蹤,皇后一人獨自撐著大局,保護皇嗣。並不是因為她還深愛皇帝,只是因為她,是皇后,這是她的責任,對這個國家的責任。
同樣的,在莊子裡,正因為皇后心中對皇帝已經沒有那麼深的愛意了,所以日日夜夜近距離面對這些皇帝的嬪妃,面對這些曾經與她共享丈夫的女人,她才能那麼平靜。平靜地安排她們的生活,平靜地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所有的人。
因為不愛皇帝了,所以她可以擁有更博大的愛,以皇后的身份,愛她的子民。
雖然早看出劇本中隱藏的端疑,可潘香詳盡的解釋,還是讓潘導有了很大的觸動。原版中一直深愛皇帝的皇后,不愛皇帝了,斬斷了這條感情線,卻讓這部劇,上升到了另一個層面。從小愛,到大愛……只是聽一聽,彷彿都能看到原本面前狹隘的格局一下子被破開,天高海闊。
潘導沉默不語,靜思許久,然後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皇后的人設,是心懷天下。那麼在劇本最後,皇帝駕崩,大皇子為她一手帶大,朝臣怕大皇子登基,天下變成她秦皇后的天下,許多人轉為推舉朱淑妃(當初朱答應)所生的二皇子。於是為了讓大皇子登基,皇后自盡了。那麼,若皇后是一心為國,她為了讓更有能力的皇子登上帝王之位,為什麼劇本里沒有添上一些大皇子有治國之才,或者是二皇子資質平庸的戲,讓整個劇情走得更合理呢?”
“就是因為不想突出表現出,她最後的選擇,是一心為公啊。”潘香笑著回答。
所以這又是什麼道理?最後大愛無疆還是變成了母愛嗎?潘導皺眉。
“那你也沒有在劇本里標明皇后的感情改變啊。你要標註出來,演員才能記得拍到哪場戲,需要開始轉變對皇帝的感情啊。”潘導覺得自家孫女的確寫得一手好本子,不過細節上,還是做得不夠啊。
潘香猶豫了一下,才回答潘導的這個話題:“我覺得,我已經把整個故事,都寫完整了。只要有心去研究整個劇本,演員應該能夠把握到什麼時候,該如何轉變感情。我是能標註,在這一場戲之後,皇后你就從愛皇帝,變成不愛皇帝了啊。在這一場戲中,我也能標註,皇后你一開始是愛皇帝的,後來窗邊站了一會兒就有點灰心了,接著看看桌子就很傷心了,最後拂袖而去就是不愛了。可是,我標註了,不走心的演員,未必能演出來。走心的演員,根本不需要我的標註。”停頓了一下,潘香接著說,“我想,所有的感情,起承轉合,都應該是劇中人自己的領悟,一切才不會刻意。”
潘導覺得潘香的這個說法,非常的理想化。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個非常理解劇本,或者說非常有經驗非常走心的演員,才能自己領悟這個感情變化啊。
許是看出了潘導的顧慮,潘香接著說:“其實同樣一個劇本,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演員也會拍出不同的感覺。甚至我自己寫完劇本,也不能完全肯定,小皇后的感情線,是如何在細微之中發生著變化。但是,我覺得,一個好的演員,在拍攝中,應該能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心情。”就如同,她就是她……最後一句,潘香沒有說出來,不然又要被爺爺說太理想化啦。
即便潘香沒有說出最後一句話,潘導依然覺得,她的想法,真的非常非常理想化。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喬如柏對潘香卻是信心滿滿,反倒比自己這個爺爺還要看好潘香。
聯想到之前喬如柏想要換掉張子晉和江朵的舉動。潘導大概有些明白,為什麼劇本改了之後,明明張子晉的戲份沒有減少,角色的重要性卻比前一個版本,一落千丈得多了。
當時潘導向喬如柏提出,潘香在劇本里留有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