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惡狠狠的盯著自己的長兄,緊緊握住了拳頭,彷彿要吃了他一般。
“臣要檢舉淮南王三宗大罪!”
“其一曰:目無王法,忤逆不孝,不當為先帝子!”
“其二曰:誹謗君父,詛咒東宮,不當為人臣!”
“其三曰:私設巫蠱,陰謀弒君,不當為人!”
劉端這三項指控,每一項都像一把利劍,直插劉榮軟肋,讓他冷汗直流,手足無措,慌亂之下,劉榮再顧不得演戲了,站起身來對著劉端咆哮道:“你這個陰痿餘人,安敢誣陷寡人?”
瞬間,全場寂靜,所有人看劉榮的臉色都變了。
劉端有殘疾,這宗室之中很多人都知道。
但,當面指出來,而且用詞如此險惡,劉榮是第一個。
劉端更是氣的想要發飆了。
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節 劉榮之死(1)
“自作孽不可活啊……”人群之中,石奮低下了頭顱,在心裡嘆息著。
他本來,還想找個機會拉一下淮南。
但現在看來,淮南王自己已經將自己推入了深淵。
石奮也再沒有拉劉榮一把的想法了。
因為,這樣一個上不孝父親,下不友愛兄弟,還無惡不作,惡貫滿盈的諸侯王,沒有人能救得了,他石奮也不願意救。
更可怕的是,在石奮眼中,劉榮現在的這一句話,其實就是在所有聽眾心裡,坐視了他確實‘忤逆不孝,目無王法,褻瀆君父,詛咒天子’的罪名。
道理很簡單。
劉榮過去的所作所為,在場眾人沒有幾個親眼見過。
一切都是旁人的轉述和渲染,所以,造成的印象也就那樣了,感觸並不深刻。
但,現在,劉榮卻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當著宗室諸侯,元老大臣以及外戚勳臣的面,咆哮殿堂,辱罵魯王,還非常陰險毒辣的揭開了魯王的傷疤。
一個對弟弟惡毒辱罵和詛咒的人,會是一個好哥哥嗎?
答案是否定的。
而傳統諸夏的善惡觀,從來都是感性的。
通常情況下,連地方官斷案,都會選擇傾向一個大眾所認可的好人或者君子,而無情的判決一個大眾印象裡的小人或者奸商有罪。
這種道德斷案法,一直就是地方官,尤其是基層地方官自由心證的主要方式。
一般來說,只要能證明某某是個壞蛋,那麼官司基本就能贏下來。
因為,對於諸夏民族的社會來說,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序良俗的工具。
哪怕是法家,也得承認,刑罰只是為了導人向善。
所以,法律是不可能去懲罰一個好人,而維護一個壞蛋的。
一旦你被證明是個壞蛋,那麼所有一切對你的指控都將成立。
所以,當今社會,大復仇主義才會如此流行和昌盛。
子報父仇,幾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人設。
劉榮現在如此不智,等於自己斷絕了自己的生路。
就連劉榮自己,在出口之後,也是慌了神。
他並不蠢,所以他知道,自己幹了蠢事。
是以,他立刻就匍匐下來,對著竇太后和薄太后瘋狂磕頭,拜道:“臣有罪,臣萬死,請太皇太后、皇太后贖罪……”
“臣情急出口……實在是魯王汙衊孫臣太甚……”似乎是為了給自己找藉口,他慌不擇路,甚至沒有對劉端道歉。
而這,無疑是致命的!
受此奇恥大辱,被人無端揭開傷疤,魯王劉端瞬間化身為復仇的惡魔。
他扭頭狠狠的看著劉榮,幾乎要將劉榮一口吞下。
“淮南王,還不趕緊對魯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