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真的算是知道了,為什麼楚浩這麼年輕,就會有這麼多的研究成果,現在更是把石墨烯分解這項諾獎級的研究成果給收入囊中,就是因為他的腦回路大概是跟牛頓一樣的吧。
敗在這樣的天才手裡,布魯克突然覺得不怨。
女記者也發覺自己的問題,好像有些不對勁,同樣尷尬的笑了笑。
說實話,楚浩當年知道這事的時候,第一個感覺也是,這世界居然會這樣詭異的操作,靠著一卷膠帶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不過,想要問個究竟,恐怕只有穿越回去之後,問下當時拿到諾貝爾獎的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兩位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當年安德烈·蓋姆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他是如何發現用膠帶可以分解石墨烯的。
說是當年,有個華夏學生把一大塊石墨給分解到了一千層了,然後安德烈·蓋姆問他,是否還可以再薄一些。
那個華夏學生回答說,除非再來一塊石墨,要不然絕無可能。
因為心疼區區一塊三百美金的石墨,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就考慮如何利用這塊只有一千層的石墨了,最後發現了用膠帶可以分解石墨烯。
楚浩一直有些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假,這些年還好一些,再早一些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都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華夏人剛剛邁出國門的時候,就經常是這些科學故事的常客。
而且,基本上都跟這個故事中的華夏學生一樣,愚蠢又固執,只能作為襯托白人學生和老師的背景板,或者墊腳石。
“天才為什麼是天才,就是因為他們的想法與眾不同,當然了,這也跟我們科學院大學優良的學風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科學院大學有……”
此時,似乎感覺氣氛有些太尷尬了,張副校長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從楚浩開始講起,將科學院大學大大的誇讚一遍,好像楚浩的成功跟學校的培養密不可分一般,如果沒有他們這些領導的關懷,老師的指導,同學的幫助,石墨烯就不可能被分解出來。
而因為楚浩以如此簡單和詭異的方式,解開了石墨烯最後的秘密,倒是有不少人覺得張副校長說的話,挺對了,如果不是有這麼多的幫助,楚浩怎麼可能年紀輕輕,十八歲就坐穩了未來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席位。
楚浩無奈的揉了揉鼻子,得,願意吹就吹吧,自己要是不讓張副校長吹噓一番,恐怕比殺了他還難。
而且沒見石老在旁邊也挺樂呵的,說不定回頭就不找自己麻煩了。
再說了,他騙石老,也是被迫的,他當時說了不要經費的,是石老自己非要給他弄經費,不讓申請的話,還急眼,他還能怎麼辦!
至於另一邊,蒙茂的觀察測量也順利,也不知道是因為剛才相當於布魯克又給他做了一遍示範,還是心理憋了一股勁,非要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
蒙茂對石墨烯的測量,基本上可以用又快又好這樣的字眼來形容。
很快,三十六層石墨烯,變成了十六層,七層,三層。
眾人的呼吸也慢慢停滯了,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有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測量了。
因為畢竟是膠帶粘的,石墨肯定不會是平均分開的,所有撕下來的石墨才會出現單數層的情況。
現在只剩下三層了,也就是說,無論如何,肯定有一張膠帶,會出現真正的石墨烯。
過了一分多鐘,而眾人卻絕對如同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蒙茂抬起頭,看著眾人,深呼了一口氣,宣佈道:“根據本次觀察測量結果,樣品上的石墨為單原子層石墨,也就是石墨烯!”
第五百零二章 成果驗證
此時,所有人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