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這個要求,便無可阻擋了。
原因很簡單。
這就是大勢!
歷史的大勢!
浩浩蕩蕩,堂堂正正,碾壓過來,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
今天的考舉士子,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僅次於軍功貴族集團的利益集團了。
他們的影響力,沒有任何人敢於忽視。
畢竟,這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一兩個縣,更不是一兩個郡國的年輕人組成的集團。
他們是來自天下各個階級,甚至包括了列侯勳貴和官僚士大夫集團本身的年輕人組成的強大利益集團。
一個如此龐大的集團擺在那裡,朝堂諸公那裡敢裝作看不見?
在沉默了片刻後,大農直不疑就首先出列拜道:“伏唯陛下能明鑑萬事,臣獨奉詔而已……”
這種能夠刷聲望的事情,直不疑向來就很熱衷。
而在直不疑之後,少府劉舍和大鴻臚公孫昆邪也先後拜道:“臣等附議……”
這兩個馬屁精自然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
就連丞相周亞夫也挪動腳步,拜道:“陛下萬壽無疆!”
當週亞夫也領命後,此事,自然就沒有人敢反對了。
瞬間,百官集體拜道:“臣等敢不奉詔?”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心裡面覺得委屈的。
畢竟,這優待勳臣和貴族,自古就是傳統了。
哪怕是號稱暴秦的秦帝國,尚且要講人情,給貴族和勳臣以及高官的子弟優待。
所以,當下就有人弱弱的說道:“伏唯陛下口含天憲,動合陰陽,履則乾坤,只是……陛下,自古榮養功勳貴戚,聖王之道……豈不聞,右賢左戚,國之根本……臣愚昧不達大義,死罪死罪……”
這就是要拼命也要給自己和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特權了。
雖然,他們的特權本就已經強大無比。
劉徹略一沉吟,也知道,這個事情一個處理不好,恐怕要出麻煩。
中國政治,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以理服人’。
道理講不通,那就必然有的是人會滿腹委屈。
相反,只要道理講通了,則是無往而不利。
就好比劉徹的祖父太宗皇帝,一個從窮鄉僻壤來到長安即位的皇帝,本身並沒有什麼力量。
但就是靠著‘講道理’,生生的肢解了龐大的元老勳臣集團,放逐周勃等老臣,建立起無上威權。
也像前不久的石渠閣之會,劉徹也是靠著‘講道理’,藉著儒家的嘴巴,拆散了強大的三老集團,至少,子孫後代基本上不需要再擔心遇到門閥政治這種可怕的怪物了。
當然,怎麼‘講道理’,也是一門學問。
劉徹自也明白,在如今的中國體系下,想要做到完全的公平公正,那是痴人說夢。
便是表面上的公平公正,也基本不可能。
你看那些列侯們,只要一日還是列侯,就一天擁有強大的人脈和社會資源。
他們的子嗣,一入伍,起點就至少是中級軍官,甚至不乏有人入伍即為校尉、都尉的。
這是公平公正嗎?當然不是!
但所有人都習以為常。
不過好在,這考舉之事,真正的列侯和軍功貴族們,向來不愛。
最多就是派幾個不成器的庶子和侄子來湊個熱鬧,謀條出路。
家族的精英,真正的優秀人才,還是將眼光放在軍隊和兵事的鍛鍊上。
畢竟,漢家的體制,文官永遠都被武將壓一頭。
一般來說,假如有可能,不會有軍官想要轉為文職。
相反,各級文官,做夢都想要領個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