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境界差別之相”。若無極性比量思維,焉有形影誰先誰後的問題?!若無極性思維的纏繞,自無“雞”先“蛋”先的悖論?!纏繞於悖論來自極性思維本身的作繭自縛,處陰休影,處靜息跡,這是大智慧們的解脫之法。對一個被極性思維控制的人,看到此說,反更會激起他的“疾走不休”,甚至“絕力而死”(懷疑、批判、譏諷、自作聰明而陷入“世智辨聰”的“八難”之中,謂之“死”也);而對一個認真對待,成熟修證的人來說,可能會起收到“處陰”而影休、“處靜”而跡息的意外效應,但願我們由此“頓徹”、“頓悟”!
“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明為心。又此妄心與前境界,雖俱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佔察善惡業報經》)先有極性觀念還是先有極性世界?實無先後。太極圖中先有陰還是先有陽?“心生故種種法生,法生故種種心生。”(《佔察善惡業報經》)根本是極性思維的二相認識的差錯,是設立二相比量的前提的方向性錯失所致。極性思維將原本一相的法界被自己的無明愚昧認定成二相,形成堅固的極性觀念,從而導致無休止的極性觀念的纏繞。若能知原本不存在極性的二相之實,問題就解決了(處陰休影、處靜息跡)。但由於無量劫的極性思維堅固(堅固妄想),無法擺脫,故始終在相對認識中“疾走不休”!“當知心外相者(外境、客觀世界),如夢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夢所見,妄想作故。”(《佔察善惡業報經》)本是一相,本無先後的形影關係,一旦用極性思維,必然要處理出個誰先誰後的問題來。因為,極性思維的人無法脫出這個桎梏。於是,聖者們隨順人們的比量表達,不得不權且以“妄心為一切境界源主”來解決極性思維的先後問題。等到無明識夢結束時,才知夢境中本無能夢所夢的先後問題;但隨順極性思維,總是說“我是夢境的源主”。亦如形影本無先後,但人們總會感到先有形,後有我影。以此方便,順指尋月,先視指頭,再見指月。
先知外境,“如夢所見”,“實無外事”,就可最終突破極性思維的“怪圈”,了悟妄想與妄境(以夢境來對比)是波水一體(波即是水、水即是波),自然便進入絕對之境,認識絕對真理,體悟絕對“存在”,徹悟絕對無比量、無極性,更無極性思維、語言以及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4、領略現量
比量是以妄自分成二相為前提,現量則相反,依一相的特徵而建立,無妄自分成主客內外等二相的極性虛妄觀念,原本是什麼,就是什麼。不以自心自身為參照進行比量的識別,於是就無主客內外的極性感受和對立“比量”。這種說法,對一個識心分別、未經領悟現量境界的人來說,能夠理解也比登天還難,何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境界呢?為什麼?極性思維堅固故!怎麼能讓一個人感受到“妄心為一切境界之源主”呢?怎麼能深入到唯此一心、餘皆自心現量呢?歷代聖賢哲人,最困難的是將“心法”之現量(絕對真理)讓人“現量”!古語有:“修道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