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王眼底,浮現一絲悲傷……陛下退讓了。
無數年來,這是第一次,但既然有了開始,就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或許,這件事情就將,成為一切的導火索。
帝族的族老們,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禪讓,已無可避免!
陛下的計劃,終歸沒能實現,或許這就是,早已註定的命運。
他與陛下不願接受,抗爭了這麼多年,最終還是失敗。
就在這時,退出殿外的宦官,額頭冒汗弓腰進來,哭喪著道:「陛下,西疆邊軍急報!」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點在宦官身上,更加的確切、現實。
繼位的陛下,不會繼續使用,上任大帝留下的老人。
等待他們最好的結果,就是進入帝宮隱秘地,在鎮守中終了餘生。
慘一些的,則會被流放出去,然後不知道哪一日,因為哪些事情,就會被徹底清洗。
宦官心頭大罵著,這些邊軍蠻子,實在欺人太甚,居然敢對陛下接連進行威逼!
他冒汗、內心怒罵的時候,上書房外送信的兩位軍部修行者,如今也在對視中無語凝噎。
陛下或許不會輕動,駐守邊疆的武帥,但他們兩個只是,軍部裡不起眼的螞蟻。
隨便一個理由,就足夠讓他們兩個,陷入悲慘至極的命運!
沉默的等待,未知命運的煎熬,讓兩位軍部修行者,身上衣袍很快被冷汗打濕。
模樣越發狼狽!
不知過了多久,雙耳開始嗡鳴,眼前陣陣眩暈泛黑兩人,突然被一陣大笑驚醒。
心頭驀地收縮,旋即露出茫然,他們看著眼前的上書房,聽這裡面傳出的暢快大笑。
這笑聲……是陛下!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書房門開啟,之前如喪考妣的宦官,小跑著出來,一臉的紅潤、得意。
「陛下已經做了批覆,你們帶回去吧,告訴軍部諸位老大人,就說陛下的意思是,邊軍這些年來行事日漸疏漏,是該整頓一下了!」
……
陛下的御筆批覆內容,很快從軍部傳出,隨之而來的,是整件事情的原委、真相。
大概總結如下:
第一封軍奏,西疆邊軍武帥上稟,金吾將寧秦入礦洞地底,鎮壓罪民暴動罷工,不幸戰死當場。邊軍大營得知此事後,已經抓到幕後兇手,擊殺後取其頭顱送入帝都。
但緊接著,沒過多久便送來了,西疆邊軍第二封軍奏,用的不是武帥的名義,可內容卻頗堪玩味,說是礦洞地底罪民深表臣服,已經停止暴動,甚至交出了足夠一年產出的礦石。
大家都不是傻的,帝都裡的人尤其如此。
罪民臣服,上交大量礦石,唯一的解釋,當然就是金吾將鎮壓了他們。
那麼,第一道來自西疆邊軍大營,帥帳中的緊急軍奏,自然就成了笑話。
或者更確切的說,是邊軍武通天,成了一個笑話。
一時間,帝都街角巷尾,茶前飯後皆在議論此事,提及那位軍功卓著,聲名遠播的武帥,臉色不由露出古怪。
隱隱約約,似乎大家都在說,武帥已經老了,糊塗到軍中大將的生死,都已經搞不清楚。
但這一切,都只是表象,透過淺表看本質——在有心人眼中,這是邊軍武帥,秉承著某一方意志,對陛下發起的試探、推動,被強有力的打倒、壓制。
這讓所有,匯聚向那把椅子的目光,不由多了幾分謹慎、忌憚。
所導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近段時間來,帝都動盪不安局勢,突然間緩和許多。
軍部行文四方邊軍申斥,而其中的反面例子,自然是西疆邊